对课堂讨论作用的反思

对课堂讨论作用的反思

ID:32202849

大小:54.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1

对课堂讨论作用的反思_第1页
对课堂讨论作用的反思_第2页
对课堂讨论作用的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课堂讨论作用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课堂讨论作用的反思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倡导,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越来越受重视,勇于实践的教师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来丰富活跃课堂。讨论这种方法频繁呈现于课堂,使得教学模式不再单一,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因而这一方法受到广大教师的钟爱。但由于运用这一方法时教师不便组织与管理,学生在讨论中往往不着边际或讨论思维不深而常常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使人感到遗憾。回顾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必须使学生有序讨论,教师进行适度调控,将学生的思维引向

2、深处,只有这样,课堂讨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讨论不能代替老师的点拔。我们应该承认学生讨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情出发,正确估价它的作用。无庸讳言,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毕竟有限,因而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认知高度也有限。况且对于我们这样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学生接触的课外信息有限,他们的讨论带给群体的认知高度只能局限在思维最活跃、认知能力最高的同学的水平上。要使对问题的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老师的引导和点拔就显得必不可少。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的一堂精彩的讲课,常常会令我们茅塞顿开,见识大长,给我们留

3、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甚至会使我们受益终生。我们从这样的讲课中所获得的收益往往是讨论几天也得不到的。因此,课堂讨论决代替不了老师的点拔和讲解。不能一提新课标,就把老师必要的讲解视为洪水猛兽,拒之于千里之外。尤其是在比较落后、学生比较闭塞的地区,更应注意这一点。二.课堂讨论要有序讨论的“序”是指由个体到群体,有表层到里层,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否则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不能产生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3以前自己的教学因为缺少控制学生思路的方法而使课堂讨论停留在表面上的有序,这样就会使课堂讨论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这里所说的有序是指使讲堂变为学堂

4、基础上的序,是在真正地废除老师“一言堂”、实行学生“群言堂”基础上的序,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的序。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巧妙设置一些问题,是使讨论有序的一种较为主动的方法。在《药》这篇小说中“茶馆议药”一节,可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这样的问题:⑴文中康大叔的语言最多,这个人物的作用是什么?⑵他属于哪个阶层?⑶他是否相信‘人血馒头’的药效?学生带着问题自然细读文本,在交流中自然会有思维碰撞,思想交锋。这样,学生的讨论基本上不会游离于教师的意料之外,教师能主动地驾驭课堂,使学生有序讨论。二.课堂讨论要及时调控组织课堂讨论前教师心中都是有序的

5、,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节外生枝的议论往往会打断教师心中的序,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迅速作出判断及反映,并及时进行调控。在讨论鲁迅小说《祝福》中到底谁害死了祥林嫂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竟然认为是祥林嫂自己害死了自己。这样的观点不能说不新,但无论从对作品理解还是思想方法的角度看都是无法站得住脚的。更有甚者,有同学对《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志愿军的可爱也提出质疑。这除了思维方法本身的问题以外,实际上是一种是非标准的迷失。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或许有很多原因,但思维无原则地求新求异形成了一种思维的下意识逆反是很重要的原因。对此,我们不要直接从

6、政治角度否定这些看法,而可以从思维方法,思维的基本准则的角度进行引导,加以调控,让他们懂得即使是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有一些基本的准则是不可违背的。三.课堂讨论要有深度教学苏轼的《石钟山记》,常常有同学对苏轼的“事非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无,可乎?”3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但是这些同学的思维大多停留在“事非目见耳闻就不能得出结论了吗?”的表层上面,其实这并不是正确的求异而是偷换话题,因为作者说的是“臆断其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得出结论”。(这也反映了前面所说的逻辑思路不正确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思维过程中的

7、问题,进而再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苏轼的观点有没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呢?“事非目见耳闻”就能“断其有无”吗?“目见耳闻”会受到那些限制呢?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呢?按照这个思路一步步认真分析和思考,思考问题就会深入,思维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就能提高思维向纵深发展和多向发展的能力。如果再提供一些关于探索石钟山得名的资料,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则更有价值了。讨论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如不能体现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收到应有的效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运用讨论能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解决

8、疑难问题、深透理解文本。而不合目的的讨论徒具形式,收效甚微乃至意义了无。讨论的形式适用不适用于本课时,讨论的问题本身是否与作家意图背离,讨论的方法是否有助于理解文本内容等等都是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