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ID:32226356

大小:870.29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2-01

宋代户籍制度探析_第1页
宋代户籍制度探析_第2页
宋代户籍制度探析_第3页
宋代户籍制度探析_第4页
宋代户籍制度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户籍制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摘要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具特色的社会制度之一,古代户籍制度以对民众的身份掌握及其财产(主要是土地和人口)的统计作为基本内容,几乎囊括了基层行政与社会管理的所有内容,因而也成为中国封建国家掌控行政与财政的重要依据。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从统计兵力的制度中孕育出早期的人口管理制度,为后世户籍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户籍制度从春秋战国的萌芽初现,至秦代正式建立,实行了两千多年,其变化发展几乎与中国封建国家的发育、成熟同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在宋代已经进入

2、了成熟时期,经济结构上,租佃制充分发展,城市工商业空前繁荣;政治制度上,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和社会控制手段的不断完善,封建国家的统治也较之前代更为开明与缓和。对于社会影响深远的户籍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研究宋代的户籍制度,是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钥匙之一。本篇论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宋代户籍法规的渊源,其渊源包括律、令、敕、格、式。律主要为处理刑事犯罪的法律,是对一切触犯统治阶级权益及其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惩处的量刑依据,《宋刑统》中有《户婚》篇,较集中地规定了国家对于户籍管理的法规;令作为“邦国之政

3、”,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宋刑统》编订时就将有关刑名的令编入其中,附于相应律文之后,所以《宋刑统》中也含有《户令》;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封建国家编造、核实、保存户籍、管理户口的主要法律依据;格是令的实施细则,是一种特别法;式是有关户籍管理的公文程式。以敕为主体,律、令、格、式综合运用,构成了宋代户籍法规的渊源体系。第二部分概述宋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而且还根据常产的多少将主户划分为五等。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特殊户籍,这些户籍与国家的户籍划分标准有交叉和重合,也有为便于管理而单独

4、设立的。如一等户中特别富裕的形势户、享有特权的官户、为城市人口特设的坊郭户、不计入主客户统计的兵籍、寺观户。由于宋代的编户规则众多,使得宋代有着历1史上最复杂的多元户口调查统计制度,户籍文书主要分成了五大类:为征发职役按户等而设的五等丁产簿;为征派力役和丁税而设的丁帐;为征派二税而设的“二税版籍”:税租簿、税租帐;为维护地方治安和抽练乡兵而设的保甲簿(后来演变成替代五等丁产簿的征收赋役的凭证);为登记各州主户波动的情况的升降帐。从五等丁产簿到升降帐,记载的内容各有偏重,编制的时间交错补充,是宋朝征税派役、管理地方的依据。由于宋政府对于不同的阶级

5、和阶层,规定有不同的特权和义务,加上户籍与赋役直接相关,使得诡名户作为宋代赋役制度的一个对立物而出现,它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到封建政府的税收和差科,而且也影响了当时社会各阶级、阶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宋政府制定出严格的法律制度,官府与民户始终在隐漏户口方面进行着斗争。第三部分论述宋代户籍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科举制中的户籍要求贯穿于科举的全过程,形成了科举户籍制,它成为了户籍制度与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保证自己的财源和兵源,对户籍的管理和编户齐民的控制十分重视。宋代统治者通过招流民返回原籍和就地附籍、招抚垦殖等

6、方式安抚流民,户籍管理制度成为了治理流民、防范流民的重要手段。同时,户籍制度与民事法律制度关系甚密,《宋刑统》中有类似于今日民法中的限制行为能力与丧失行为能力的规定,并且明令禁止“别籍异财”;在收养问题上,是否入籍关系着收养关系的成立与否;继承问题上,尤其强调户籍的作用。第四部分对宋代户籍制度进行综合评价。宋代户籍制度的政治、经济、法律功能在客观上满足了封建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的需要,实现了国家对于基层社会的有力控制,有效地维持了封建国家的发展,户籍制度在宋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此同时,由于宋代户籍制度由高度发展的专制集权

7、政府实施,加之户籍制度本身也包含着统治者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对宋代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一些消极影响。通过分析宋代户籍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期全面、客观地把握宋代户籍制度。结语部分联系现实状况,指出现行二元户籍制度的一些缺陷。通过审视传统户籍制度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以期为现今的户籍改革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参考。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这篇文章的写作的,因为许多研究者的著2述中提供的原始资料以及他们的观点都成为我写作此篇论文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他们梳理了从商周到明清乃至民国户籍发展演变的线索,从而使得漫长而又凌乱的户籍制度

8、有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轮廓,为我写作此篇论文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这些学者对户籍制度不仅有从宏观上的描述,也有从微观的论及,不仅有从经济史学、人口史学、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