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研究论文——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细胞水平研究论文与初步临床观察

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研究论文——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细胞水平研究论文与初步临床观察

ID:32243470

大小:2.54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2-02

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研究论文——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细胞水平研究论文与初步临床观察_第1页
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研究论文——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细胞水平研究论文与初步临床观察_第2页
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研究论文——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细胞水平研究论文与初步临床观察_第3页
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研究论文——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细胞水平研究论文与初步临床观察_第4页
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研究论文——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细胞水平研究论文与初步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研究论文——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细胞水平研究论文与初步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的研究一一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细胞水平的研究及初步临床观察中文摘要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的研究——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细胞水平的研究及初步临床观察中文摘要研究背景随着对白血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水平也不断提高。儿童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的5年无病牛存(disease—freesurvival,DFS)率分别达75%及35%甚至更高,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

2、,AML)的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率和5年DFS率分别为60%-70%和30%,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的CR率达85%。但足,目前仍有部分经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在数年之内复发。白血病初诊时,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数量约为10眩,经化疗取得临床及血液学完全缓解后,体内仍存在106_108个残留白血病细胞,这些存在于体内的形态上不能检测到的白血病细胞称为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

3、),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臼血病治疗过程中准确测定MRD并分析其意义,对临床追踪病情、判断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准确测定MRD并分析其意义,具有如卜意义:①根据体内白血病细胞的负荷决定是继续治疗还是停止治疗;②更早地发现化疗药物的耐药性;③更早地预测白血病复发;④评价骨髓移植的预处理效果;⑤为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分布和增殖动力学的研究提供可能性。自血病MRD检测,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敏感度至少为10。3(即可在103个正常细胞中检出一个白血病细胞);②所采用的检测标

4、志比较稳定,不会随病程改变而导致似阴性或假阳性结果;③不同实验室之问的检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及可比性;④检测方法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目前用于检测MRD的方法主要有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2微小残留白m病监测的研究一一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W:细胞水平的研究及初步临床观察中文摘要chainreaction,PCR)等,不同方法各有利弊。核型分析、FISH

5、和FCM等的敏感性分别为lo-1~10~、10。2-10。3和lO一~104,难以满足对MRD诊断的需要,且都存在或操作费时,或费用较高,或对样本要求较高等不足之处。FQ.PCR(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FQ—PCR)足在PCR基础上发展的核酸分子定量技术,该技术以Ig/TCR重排、染色体易位断裂融合区为标志,结合探针和引物的合理搭配,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检钡,iJ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扩增产物量的变化,通过循环阂值(cyclethreshold,Ct)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

6、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敏感度高、准确定量、简便快速,污染较少等优点,是目前最为理想的MRD定量检测方法。检测白血病MRD的靶标志之一融合基因足由于染色体结构改变导致的分子水平的异常,目前已发现超过50种与白血病有关的融合基因异常,这些异常已成为不同类型自血病的分子牛物学特异性标志,可作为临床上对自血病进行分型、顸后判断和残留病追踪的依据。由欧洲10个国家26个实验室共同参与研究制定的“欧洲防癌计划”(EuropeAgainstCancerprogram,EAC),通过以FQ—PCR方法检测9种主要的白血病特异融合

7、基因,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MRD定量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重复性,为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研究建立了方法学基础。该标准化方法在儿童及成人ALL及AML中的检出率达30%'-'40%,在CML中超过95%。尽管以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已应用于临床,但仍存在下列问题:①对一项检测方法的评价,应在严格的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实验结果进行真实性(包括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和可靠性(主要以变异系数表示)等方面的评价,而目前的文献中,仅见对FQ—PCR检测自血病融合基因的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可

8、靠性的评价,而未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报道;②在引物、探针、内参基因的选择等技术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③目前国际上尚未统一各种白血病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已分别构建了含BCR-ABLM-bcr、BCR-ABLm—bcr、BCR-ABL∥一bcr、PML—RARa、AMLl一ETO、TEL-AMLl、CBFfl-MYHll、E2A—PBXI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