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ID:32295419

大小:163.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2-02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文言文两则(第1课时)集体备课设计:《学弈》备注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第一板块:读通全文,感悟读法。目标: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

2、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第二板块: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目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第三板块:导悟相济,突破难点目标:朗读课文,讨论、并正确领悟个别句子的意思,体会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1、讨论句子的意思。    (1)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

3、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2)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指前一个人),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你能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吗?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你能从中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5)“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其)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2、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

4、,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3、独立完成作业本P1第3题,并集体订正。第四板块: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拓展读“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课题:文言文两则(第2课时)集体备课设计:《两小儿辩日》备注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古人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难点:个别句子意思的理解。课前准备:收集关于孔子的资料。教学流程:第一板块:激趣引入

5、,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2、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3、出示课件:介绍文学常识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每一个字。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1、提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1).听录音读,注意字音及句子的停顿

6、。(2)自由读课文,将难读的字词画出来。2、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尽量读通句子,不读破句。(2)指句说说:凭自己的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三板块:合作探究,交流感悟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2、体会古人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1、对照课本注释,试译课文,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整理笔记2、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 (1)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读句子:一儿曰:“我以日

7、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2)两小儿与对方争辩的理由分别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读句子: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热而远者凉乎?”(3)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他们探索自然时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你能用科学知识来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运用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解答。) (4)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两小儿所辩问题的复杂性?(孔子不能决也)(5)引导理解句子:孰为汝多知乎?第四板块:总结全文

8、,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