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考试纲要

安徽历史考试纲要

ID:32318781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3

安徽历史考试纲要_第1页
安徽历史考试纲要_第2页
安徽历史考试纲要_第3页
安徽历史考试纲要_第4页
安徽历史考试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历史考试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历史考试纲要古代篇1、繁昌县人字洞:欧亚大陆发现最早的古人活动遗址,距今250万年—220万年2、和县猿人距今二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直立人3、薛家岗文化:距今五六千年是新时期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在潜山县薛家岗。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以农业生活为主,辅以采集、渔猎、和家畜饲养活动4、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县,是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史学家成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奴隶时代1、吴头楚尾:A江淮地区素有“吴头楚尾”之称,战国时期安徽长期处于楚国统治之下B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寿春(今寿县)江淮地区成为楚国政治

2、、经济中心     C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结束了江淮地区诸侯地区长期纷争的局面。2、(安丰塘):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寿县以南30千米,为以后都江堰、郑国渠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商周时期,今铜陵铜官山成为全国炼铜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寿县楚王墓出土的“大铸客鼎”是现存周朝以来最大、最重的铜鼎。4、、管仲,齐国颍上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齐国为相时,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革新军事,外交采取“尊王攘夷”策略,使齐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与鲍叔牙真诚的友谊被称

3、为“管鲍之交”。5、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今涡阳县人,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著《道德经》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其政治主张‘无为而治。6、庄子:战国蒙城县人继承并发展老子的观点鄙视功名利率,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悲观消极思想: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著《庄子》先秦杰出的哲学著作,散文典范。7.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县大泽乡今宿州‘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建立张楚政权。秦汉时期1、江淮和皖南经济的发展:特点:发展不平衡

4、,淮北先进,江南落后原因:1、汉武帝将中原人口迁移到江淮地区,把浙东越族人和北方灾民迁到皖南2、东汉末年中原百姓“避乱江南“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带到皖南,3、汉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在芍陂设立“陂官”,负责水利事务4、东汉庐江太守王景大力推行牛耕和铁农具,传授种桑养蚕和织布技术。表现:1、汉代,铜主产区在今南陵、繁昌和铜陵,他们多属于丹阳郡,有“汉有善铜出丹阳:的赞誉2、庐江郡是“楼船“生产基地,其所属皖县(今潜山县)是全国铁器生产中心之一3、淮水南岸的寿春是江淮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江南河中原南北交通的枢

5、纽城市。4、西汉初,合肥设县,并逐步发展成为以转运贸易为主的”输会“城市”。2、思想文化:1、刘安与《淮南子》:汉高祖之孙,被封为淮南厉王,其宾客苏比、李尚等被称为八公,(八公山因此得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刘安被迫自杀。2、内容:《淮南子》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还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科学知识,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崇尚道教思想,同时吸取儒家向上进取的精神。2、桓谭及其《新论》:1、桓谭(前23—公元56年)沛国相(今淮北)人,两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提出烛火喻形神”

6、认为精神不能脱离形体。对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影响很大。3、《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叙述了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的用生命反抗封建礼教故事,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杰作,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五言长篇叙事诗。三国两晋南北朝1、官渡之战后,曹操以合肥为中心,向江淮地区扩展势力。公元215年,孙权进攻合肥的曹操守军,大将张辽以少胜多,大败吴军,这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2、公元205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军,江淮豪杰:鲁肃、吕蒙3、曹魏屯田:在淮北和江淮大兴屯田(军屯民屯)。孙吴政权强迁山越人共同开发皖南以水

7、稻为主。手工业;皖南的梅根冶(今池州贵池)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冶铸中心。建安文学:1、建安文学是东汉末之三国时期文坛主流,“三曹”是代表。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拓者,代表作《蒿里行》《龟虽寿》。曹丕《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七言诗。曹植是建安时期最富盛名的文学家《白马篇》“七步诗”2、嵇康:魏谯郡人,玄学名士,唯物主义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代表作《太师箴》,继承了老子的世界本源是元气组成的,嵇康四弄:《长清》《短清》《七侧》《短侧》3、王蕃: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浑天象说》发展了张衡的浑天说。隋唐五代十

8、国1、政治:1、杜伏威领导江淮起义军,建立“宋政权”2、唐末杨行密占据庐州,建立吴政权,经济上:1、唐朝前期,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种植技术,经济发展较快:茶叶、亳州的绢沙、宣州的红线毯、寿州的黄瓷最著名思想文化:1、文房四宝:宣纸产于宣州泾县,有“千年寿纸”之誉,歙州“澄心堂纸”是宣纸中的珍品。徽墨,产于歙州。唐末奚超父子迁此制佳墨使歙州制墨产业兴起,宋徽宗时改称徽州,“徽墨”自此定名。宣笔,产于宣州泾县,王羲之、柳公权为求宣笔作“求笔帖”。歙砚产于唐代的歙州,苏东坡曾求砚于歙。2、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