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

ID:32391166

大小:55.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4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_第1页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_第2页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_第3页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_第4页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神庙南漳县聚仙观的来历   (一),县志记载的聚仙观   南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东与襄阳古隆中相接,南与大三峡贯通,西与神龙架毗邻,北与武当山相望,地处荆山山脉东麓。南漳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100多年,文化底蕴丰富。战国永丰渠惠泽后世,秦代白起渠滋润庶民,文笔峰神采飞扬,古庙宇雄浑壮观,古寨群烽烟犹存。南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史载公元前11世纪初,先祖鬻熊之子熊丽率族众南渡汉水来到偏僻的睢山,即今南漳县城西北36公里处主山寨。《墨子·非攻下》载:“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之后,楚人熊绎建都于荆山之下,史称“熊绎丹阳”,在今南

2、漳县城一带。《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楚人在丹阳生息发展,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南漳县聚仙观的前身是“飞凤观”或“石门寺”,据民国十一年向承煜等篡修的《南漳县志》记载:石门寺在县北四十里,晋建,唐仪凤三年敕改为镇国禅院。宋景祐四年蕴聪禅师重修复,名石门寺。乾道五年敕改为乾明禅寺。元至正中,法真禅师重修。明天顺三年续修仍名石门寺,为楼九,殿十八,逶迤层叠,联至山腹。崇祯七年毁于贼。清顺治九年贼尽毁;十六年,明湛禅师修复在山者名上石门寺,方叔壮为记。康

3、熙初,自崇禅师修复在麓者名下石门寺,王正龙鲁之琪并为记。尝有人题石门寺诗:“寺寄山林裹路行,草木中溪声杂落,叶叶而乱秋风。云卧嶺头靜月楼,禅室空老僧频,说偈逸兴有谁同?”(第634页),飞凤观在县北三十五里(第635页)。飞凤观在县北三十五里,石门寺在县北四十里,距离先祖鬻熊之子熊丽率族众所到的睢山与楚人熊绎建都的“熊绎丹阳”,正好各约十八公里,可以说南漳县聚仙观的所在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中心,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天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地利),这也是南漳县聚仙观成为神庙的重要条件。清朝同治四年《南漳县志》记载:石门寺昔称乾明寺,县北四十

4、里,在七里山明天顺时建,峰峦秀丽,流氺潺湲,林木茂蔚,葱蒨如画,其寺凤凰峙立於后卧龙屏,列於前狮悬於左,象伏於右,诚古刹中胜地也.寺內有笋石,生成玉兔望月之象;又生笋纹数茎。据聚仙观现主持李信琳道长“恢复飞凤山聚仙观”碑文记载:聚仙观左右环山,溪水源泉不断流溢,绿荫蔽日,翠柏苍穹,四季常青,真是凤山苍苍,龙溪洋洋,牛眠具秀,马鬃凝祥,神奇景观。民间歌颂“石门是个撮箕口,青狮白象把门守,兔儿望月自古有,双凤朝阳早生就,双狮石像仍保留,千年玉树成之古”。这与清朝同治四年《南漳县志》记载的石门寺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表明“石门寺是飞凤观前身”,也是现仅有的

5、官方记载的一个文字证明。在飞凤山山脉的前端——观音崖,有天然石洞,里面生有石笋,奇形怪状,这与清朝同治四年《南漳县志》记载“又生笋纹数茎”的相关内容,也是符合客观现实的,也可作为“石门寺是飞凤观前身”的一个物证。但清朝同治四年《南漳县志》记载石门寺在明天顺时建,编者提出异议,认为建于晋朝,甚至是晋朝以前是比较妥当的,后来民国十一年向承煜等篡修的《南漳县志》提出:石门寺建于晋,就表明向承煜已经发现了清朝同治四年《南漳县志》记载石门寺年代有误,从而重新更正为“石门寺建于晋”,编者同意向承煜等人的分析,但认为聚仙观建于东汉末年是比较确切的,因为下文的许

6、多聚仙观民间传说证明了这一点。  (二),南漳县聚仙观的前辈们(人和)  在各种各样的南漳县志版本中,南漳县聚仙观的前辈们很少有记载,往往只有道观名和所在的地理位置,对于道观的历史和人文事迹记载甚少,这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历代统治者对于道教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在能够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时,大力发展道教,如聚仙观在历史上多次被唐宋明朝皇帝敕封;另一方面在道教鼎盛时,又大力排斥和毁灭,如聚仙观被保护不周,在历史上多次被贼焚毁。  虽然,史籍记载不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历代南漳县聚仙观的前辈们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这么多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和

7、高道大德的积极弘扬,聚仙观是不可能被皇帝敕封的。我所记载的只是聚仙观前身高道大德的一些传说和民间野史,但对于我们理解南漳县聚仙观为什么成为神庙?具有莫大的启示和帮助。相传,老子的后人(《史记·老子传》记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邛太傅,因家于齐焉)解的后代受管仲范蠡的影响,更受老祖宗老子“功成名遂身退”的影响,放弃做官,受老子的点化,西去迁移到今南漳县九集镇胡家棚村和石门集村一带,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当地老百姓中的佼佼者。传说,在东汉末期,老子的后人中又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大

8、善人,名叫李太虚,他为人十分仁慈和好客,年轻时,曾得到中医世家名医的指点,经常为当地老百姓治病,且手到病除,名声传得很远。有许多在南漳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