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2

《出师表》教学设计2

ID:32401448

大小:4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出师表》教学设计2_第1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2_第2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2_第3页
资源描述:

《《出师表》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课型:讲授课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

2、,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整体感知1、背景简介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2、录音范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崩殂

3、   恢弘 菲薄 陟罚臧否 裨补阙漏 攸祎倾颓  猥驽钝  攘除    咎   咨诹  陛下长史先帝遗德   以遗陛下  性行淑均  行阵和睦三、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1.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陟罚臧否作奸犯科内外异法2.齐读第一节,回答: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4.齐读第二节,

4、回答: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②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5.总结:这两节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先提出正面建议,再从反面论述。3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1.解释下列词语:(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盖追先帝之殊遇(3)不宜妄自菲薄(4)引喻失义2.翻译下列句子:(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二.分析3-5段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

5、3-4节内容分析:①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③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⑤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⑥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⑦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⑧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3.第5段①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②“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6、小结: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4.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三.小结第一部分: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

7、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兴复汉室的目的。3.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表原因(因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四.拓展练习:你认为在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项建议中,哪一点最重要?说明理由,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第三课时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