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实词与虚词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实词与虚词

ID:32426495

大小:18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04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实词与虚词_第1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实词与虚词_第2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实词与虚词_第3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实词与虚词_第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实词与虚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实词与虚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实词与虚词【课程简介】语言的学习是从文字开始的。实词和虚词的识记和辨析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是文言实词浩繁难记,文言虚词灵活多变,学生对此常感头痛。本课从有趣的甲骨文说起,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特点,文言文学习的规律,教授学生一些识记、辨析实词和虚词的简易方法,以便大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点归纳】一、实词  实词是相对虚词来说的,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如名词、动词、形容词。1.依字形推断语义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形、音、义相互间存在较密切的联系,形声字、会意字约占汉字九成,其义符(通常所说的“部首”)能帮助我们初判汉字的语义范畴

2、。例:口部喉、吻、唇、喙、含、吸、吮、咬、啼、叫页(xiè)部顶、额、颜、颊、颔、颈、领、项、顾、顿……玉部璧、玺、环、珏、玦、琮、琢(磨)、琼、瑶、瑾、瑜、玲、珑示部神、祗(qí,下无点)、社、祭、祀、祈、祷、福、祉、祚、禄、祥阝部①右耳刀(邑部),与国家和行政区域有关。邦、郡、都、郊、鄙、郭、郑……②左耳刀(阜部),多与山有关。陵、阿、陆、阴、阳……2.依语音推断语义文言文还经常使用通假字。中学阶段我们接触的通假字是广义的,包括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等。在这里我们不比较它们的源起和区别,只是强调,它们的共同特征——读音相同或者相近。①支,通“肢” 四

3、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②畔,通“叛”③要,通“邀”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④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⑤止,通“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⑥具,通“俱”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3.依课本积累实词课本里的选文都是经典名篇,不仅文章好,在文字积累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如果能记熟课本中的常见实词,应对试卷上的文言实词也就容易了。4.依语境推测词义例:“顾”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在课本中出现过下面这些意义和用法。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回头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4、,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头看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看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看望,拜访,探问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赤壁之战》顾惜,顾念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顾虑,考虑⑦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表轻微转折,“只是”二、虚词  虚词是相对实词来说的。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而且使用灵活。相对于实词而言,其难度更

5、大些。近些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考生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首先,要立足课本,重视课本此外,要懂点方法,会“看位置”。词语位置图:副词介词+名词动词代词代词动词+连词【思考研习】1、翻译:(吴隐之)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2004年全国Ⅵ卷)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欲豫焉豫:参与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援:引用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D.先生赎而归之归:归还(2011年安徽卷第4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6、正确的一项是A.崔杼相之   相:辅佐B.扌豕(注:此为一个字)崔杼之子扌豕:挑拔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与:结交(2005年北京卷第6题)4、翻译: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聊斋志异·促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失:过错。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谏太宗十思疏》)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招求。募有能捕之者(《捕蛇者说》)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祭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挠:阻碍。秦王色挠,长跪而

7、谢之(《唐雎不辱使命》)(2007年全国Ⅰ卷 第8题)6、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信陵君窃符救赵》)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列传》)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2011年江西卷第10题)7、翻译“之”的意思A.人非生而知之者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蜀之鄙有二僧E.何陋之有?F.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8、翻译“以”的意思A

8、.(妻、妾、客)皆以美于徐公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作《师说》以贻之D.余与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