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2013张善春

木兰诗-2013张善春

ID:32427746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木兰诗-2013张善春_第1页
木兰诗-2013张善春_第2页
木兰诗-2013张善春_第3页
木兰诗-2013张善春_第4页
木兰诗-2013张善春_第5页
资源描述:

《木兰诗-2013张善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木兰诗》学校:江苏省赣榆县城头初级中学作者:张善春《木兰诗》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诗,第五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诗词拔萃,这篇散文诗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理解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力争学生能当堂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体会民

2、歌的特点。2.通过探究与讨论,理解并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3.通过教学活动,感受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理解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感受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理解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教学难点:通过探究与讨论,理解并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内容。(2)用百度搜索有关《木兰诗》的一些资料。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设计理念:本文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了

3、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质朴生动语言中,洋溢着浓郁的民歌情味和朴素的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既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体味语言,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及分析人物时体会情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问:同学们,我国历史上有位著名的女扮男装的英雄,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抢答,例如:穆桂英、花木兰等师出示图片http://people.chinese.cn/article/2009-12/22/content_95510.htm这就是我国古代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4、木兰诗》,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宽松的课堂氛围。]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同学介绍搜索的有关《木兰诗》的一些资料。学生自由回答交流。教师相机总结。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a5853b0100nffp.html2.读准字音机抒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著我旧时裳傍地走3.重点字词的意思当户惟市但朔气策勋强郭著扑朔迷离安[设计思路: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把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三、诗歌朗读,整体感悟1.听课

5、文朗诵。http://www.968816.com/Content/448/2.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准字音,停顿。每组选代表比赛朗读。(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提示朗读注意事项。)3.师:同学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把主要故事情节概括一下吗?展示四幅情节图: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荣归故里(提示方法: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来概述。教师板书相关情节)[设计思路:此环节学习目标是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学生听读,自由读,组间赛读后概述故事情节,巧妙地实现这一目标。]四、人物赏析,探究主

6、旨1.欣赏木兰的英雄形象(1)师:同学们,木兰已经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你们喜欢花木兰在文中的形象吗?请用:“我认为花木兰是一个的女子,从课文中可以看出。”的句式来概括。请同学们试着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预设答案参考:①辛勤劳动、为家人忧愁;“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②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勇敢、坚强、善战、不怕吃苦;“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

7、壮士十年归。”……(2)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近了一步。是的,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为国为家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小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师总结:读书一定要仔细品味,才能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理解木兰的精神品格。[设计思路:这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对于木兰的形象,教师提醒学生一定要扣住文本。用一个句式来概括这一设计既减小了问题难度,使学生容易回答,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2.探究文

8、章主旨(由描写的详略引入)(1)师:木兰代父从军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经历的战斗上百次,功勋卓著,战功赫赫,巾帼不让须眉,为什么文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很少呢?请找出语句读一读。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可提示学生联系刚才所学知识理解)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场面详写,哪些方面略写?为什么这么安排?教师点拨:《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因为本诗重点在木兰孝顺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还有温馨的家庭团聚。而战争在本诗中并不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