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

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

ID:32496079

大小:4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8

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_第1页
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_第2页
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_第3页
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_第4页
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方向由《文心雕龙·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学生姓名 边疆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1209学习中心河南开封市教育学院奥鹏学习中心[20]学号12095161201001联系电话18236513232指导教师李琛 2014年3月27日...由《文心雕龙·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边疆河南开封市教育学院奥鹏学习中心[20]摘要《知音》篇是刘勰关于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理论专篇,也是我国最早的谈论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文学理论篇章。在《知音》篇中,刘勰从“知音难逢”入手,分析了造

2、成“知音难逢”的原因,并提出了著名的“六观”说以指导文学批评与鉴赏的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刘勰并不是自知自觉的文学批评理论家,由于时代的局限,他还不能提出完善的文学批评理论,于是今天我们由《知音》篇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对其做相应的归纳和总结,并发现其中的不足显得尤为必要。关键词:知音;批评;博观;六观目录一、知音”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4...二、“知实难逢”的原因4三、批评鉴赏者如何“知音”6四、刘勰的批评观对于当今文学批评的意义7五、刘勰的批评观和鉴赏论存在的不足7六、参考文献9《文心雕龙》是刘

3、勰的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著作,二十世纪以来,关注它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甚至形成了专门研究《文心雕龙》的“龙学”。而要真正读懂《文心雕龙》,成为刘勰的“知音”,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的研究工作仍旧任重而道远。本文从《文心雕龙》中的《知音》篇入手,着重分析“知实难逢”的原因,探索普通普通批评鉴赏者如何“知音”...的方法,并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意义。一、“知音”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刘勰在《知音》篇开篇就发出“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的感叹,那么究竟什么是“知音”

4、,为何刘勰开篇就呼唤知音呢?知音,最早指知道并懂得音乐。据《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钟子期是伯牙的“高山流水知音”,只有钟子期能听得出伯牙鼓琴的情志,于是钟子期一死,弹琴对于伯牙就没有了多大的意义,也就终身不复鼓琴。可见,“知音”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姚斯曾说,“艺术只有作为‘为他之物’才能成为‘自在之物’,因此,被阅读和欣赏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的本质特征”[1]。同样,文

5、学作品也需要被阅读、被欣赏、被认可,需要能懂得其内涵的“知音”。可见,“知音”是文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在文学活动中,“知音”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是文学作品被大众接受的重要环节,而“知音”的出现,正是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和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刘勰指出,“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这就是说,能够从朴实的文本当中见出作家独特光彩的只有“知音”。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将艺术批评的的四个坐标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在这个坐标中,他将“欣赏者”(本文指作家作品的“知音”)

6、与“艺术家”列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2],同样可见“知音”对于文学活动的重要性。其次,从“知音”的角度来看,成为作家作品的“知音”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批评鉴赏者只有经过深识鉴奥,才会领会作家的“为文之用心”,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才能享受“欢然内怿”的乐趣,从中不仅能见出作品对“知音”的作用。更能见出“知音”对文学活动的意义。二、“知实难逢”的原因所谓“嘤其鸣已,求其友声”[3],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作家都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读者

7、的愿望。然而却不是每个作家,每篇文章都能遇见知音。刘勰感慨“逢其知音,千载其一”是不无道理的,这一方面是他有感于自己的遭遇,而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就文学批评与鉴赏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发。刘勰认为造成“知音难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作家和作品本身的客观情况,有来自批评者和鉴赏者的主观偏见和认识局限,等等。首先,从批评鉴赏的客体方面来看,也就是从文本的自身情况来看,存在“音实难知”,“文情难鉴”的问题。“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砺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氏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

8、谬乃若是;文清难鉴,谁曰易分?”...。麒麟和獐鹿、凤凰和野鸡相差极远,珠宝同石子完全不同,在阳光的照耀下,人们可以用明亮的眼睛观察他们的形态,然而鲁臣却把麒麟当作獐鹿,楚人却把野鸡当作凤凰,魏人把夜光璧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