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董仲舒的义利思想

浅谈-董仲舒的义利思想

ID:32497950

大小:5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8

浅谈-董仲舒的义利思想_第1页
浅谈-董仲舒的义利思想_第2页
浅谈-董仲舒的义利思想_第3页
浅谈-董仲舒的义利思想_第4页
浅谈-董仲舒的义利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董仲舒的义利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董仲舒的“义利”思想贾芳芳二零一二年三月...目录一前言3二董仲舒的义利之辩论5三董仲舒“义利”思想的意义9四后记11...浅谈董仲舒的“义利”思想[摘要]儒家伦理经济思想中,义、利关系论是主要论题之一,而董仲舒最为全面和深入地论述过义利问题,可是这一理论却基本被中国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否定。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通过董仲舒的著作发现和探讨其义利思想的真实内涵及其历史价值。[关键词]董仲舒;义利;意义OntheDongZhongshu"righteousness"Thinking[Abstract]Confucianethicsofeconomicthought,right

2、eousness,facilitaterelationstheoryisoneofthemaintopicsin,Zhongshuthemostcomprehensiveandin-depthexpositionoftheissueofjusticeandbenefit,butthistheoryisthebasicresearchareasoftheChineseContemporaryHistoryofEconomicThoughtnegation.onthebasisofpreviousresearch,tryingthroughthetheZhongshuwritingstodi

3、scoverandexploreitsmeaningandthoughtthetruemeaningofitshistoricalvalue.[Keywords]DongZhongshu;JusticeandBenefit;Significance一前言《汉书·董仲舒传赞》认为:“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羣儒首。”可见董仲舒是我国一位集儒家思想之大成者。他主要有三个哲学思想:一是大一统。他认为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全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一思

4、想是根据《公羊春秋》的记载而提出的,进而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春秋之大业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二是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天人三策》中提出:“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

5、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三是以德治国思想。他曾提出:“限民名田”、“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等言论,希望通过以德治国来缓解阶级矛盾。然而,董仲舒的义利论,上承先秦,下启宋明,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是这一思想一直不被学者所认可,甚至被全盘否定。他提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上》)。有论者认为,董仲舒是“把封建统治阶级贪求无厌、残酷剥削人民的罪恶称为仁义之行”、“把人们从事物质资料

6、生产的劳动和商业活动斥之为求财求利”,认为董氏所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是“只要人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因此董仲舒的义利思想是“剥削阶级中最落后的论点”①。著名经济思想史学家胡寄窗认为:“董仲舒的基本经济观点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②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的义利思想并不是只要人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以至要取消物质利益。相反他的基本观点却是要求统治阶级讲义,重视物质利益尤其是人民的物质利益。他从来也没有把剥削人民叫做“义”,相反却是主张行仁政,不与民争利③。笔者通过《汉书.董仲舒传》《春秋繁露》等书的研究,认为董仲舒的“义利”...思想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下面

7、笔者将从董仲舒的“义利”论思想和其意义两方面来阐述。二董仲舒的义利之辩论何为“义”?董仲舒说:“义以养其心”。他认为传统普遍的“义”是基础,是原则;具体的“义”则是这些原则的要求和体现。但无论是从普遍的或具体的“义”来看,董仲舒都不是把统治阶级剥削人民当作“义”,相反“义”是董仲舒对统治阶级人们的要求。而在儒家学说中,凡是符合仁、礼、忠、恕、信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都可以叫做“义”,它包括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在儒家看来是正确必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