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形变cu-12.825fe复合材料中间退火工艺的研究

原位形变cu-12.825fe复合材料中间退火工艺的研究

ID:32503301

大小:12.94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2-09

原位形变cu-12.825fe复合材料中间退火工艺的研究_第1页
原位形变cu-12.825fe复合材料中间退火工艺的研究_第2页
原位形变cu-12.825fe复合材料中间退火工艺的研究_第3页
原位形变cu-12.825fe复合材料中间退火工艺的研究_第4页
原位形变cu-12.825fe复合材料中间退火工艺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位形变cu-12.825fe复合材料中间退火工艺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独创性声明⋯⋯⋯⋯⋯⋯⋯⋯⋯⋯⋯⋯⋯⋯⋯⋯⋯⋯⋯⋯⋯⋯⋯I、简要⋯⋯⋯⋯⋯⋯⋯⋯⋯⋯⋯⋯⋯⋯⋯⋯⋯⋯⋯⋯⋯⋯⋯⋯⋯IIIAbstract.................................................................................................V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2原位形变Cu.Fe复合材

2、料的研究现状⋯⋯⋯⋯⋯⋯⋯⋯⋯⋯⋯⋯⋯⋯⋯⋯.31.2.1原位形变Cu.Fe复合材料形变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31.2.2原位形变Cu.Fe复合材料的两个主要性能指标⋯⋯⋯⋯⋯⋯⋯⋯⋯⋯..51.2.3影响原位形变Cu—Fe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一61.2.4原位形变Cu.Fe复合材料中间退火工艺的研究⋯⋯⋯⋯⋯⋯⋯⋯⋯⋯101.2.5原位形变Cu—Fe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21.3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13第2章实

3、验方法⋯⋯⋯⋯⋯⋯⋯⋯⋯⋯⋯⋯⋯⋯⋯⋯⋯⋯⋯⋯142.1试样制备⋯⋯⋯⋯⋯⋯⋯⋯⋯⋯⋯⋯⋯⋯⋯⋯⋯⋯⋯⋯⋯⋯⋯⋯⋯⋯⋯.142.1.1铸锭熔炼⋯⋯⋯⋯⋯⋯⋯⋯⋯⋯⋯⋯⋯⋯⋯⋯⋯⋯⋯⋯⋯⋯⋯⋯⋯⋯142.1.2初步形变.退火⋯⋯⋯⋯⋯⋯⋯⋯⋯⋯⋯⋯⋯⋯⋯⋯⋯⋯⋯⋯⋯⋯⋯.142.2研究方法⋯⋯⋯⋯⋯⋯⋯⋯⋯⋯⋯⋯⋯⋯⋯⋯⋯⋯⋯⋯⋯⋯⋯⋯⋯⋯⋯.152.2.1中间退火工艺⋯⋯⋯⋯⋯⋯⋯⋯⋯⋯⋯⋯⋯⋯⋯⋯⋯⋯⋯⋯⋯⋯⋯⋯⋯..152.2.2继续形变工艺⋯⋯⋯⋯⋯⋯⋯⋯⋯⋯⋯⋯⋯⋯⋯⋯⋯⋯⋯⋯⋯⋯⋯⋯162.2.3微观组织观察

4、⋯⋯⋯⋯⋯⋯⋯⋯⋯⋯⋯⋯⋯⋯⋯⋯⋯⋯⋯⋯⋯⋯⋯⋯172.2.4力学性能测试⋯⋯⋯⋯⋯⋯⋯⋯⋯⋯⋯⋯⋯⋯⋯⋯⋯⋯⋯⋯⋯⋯⋯⋯172.2.5导电率测试⋯⋯⋯⋯⋯⋯⋯⋯⋯⋯⋯⋯⋯⋯⋯⋯⋯⋯⋯⋯⋯⋯⋯⋯⋯18第3章原位形变.等时退火工艺研究⋯⋯⋯⋯⋯⋯⋯⋯⋯⋯⋯⋯193.1不同形变.退火工艺对材料的微观组织的影响⋯⋯⋯⋯⋯⋯⋯⋯⋯⋯⋯⋯..19.VII.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3.1.1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微观组织⋯⋯⋯⋯⋯⋯⋯⋯⋯⋯⋯⋯⋯⋯⋯⋯193.1.2形变后材料的微观组织⋯⋯⋯⋯⋯⋯⋯⋯⋯⋯⋯⋯⋯⋯⋯⋯⋯⋯⋯⋯193.

5、2不同形变一退火工艺对材料强度的影响⋯⋯⋯⋯⋯⋯⋯⋯⋯⋯⋯⋯⋯⋯⋯.223.2.1应力.应变曲线⋯⋯⋯⋯⋯⋯⋯⋯⋯⋯⋯⋯⋯⋯⋯⋯⋯⋯⋯⋯⋯⋯⋯.223.2.2不同形变.退火工艺对材料抗拉强度的影响⋯⋯⋯⋯⋯⋯⋯⋯⋯⋯⋯⋯2≤3.3不同形变.退火工艺对材料导电率的影响⋯⋯⋯⋯⋯⋯⋯⋯⋯⋯⋯⋯⋯⋯.293.4不同形变.退火工艺对材料的综合性能的影响⋯⋯⋯⋯⋯⋯⋯⋯⋯⋯⋯⋯..323.5小结⋯⋯⋯⋯⋯⋯⋯⋯⋯⋯⋯⋯⋯⋯⋯⋯⋯⋯⋯⋯⋯⋯⋯⋯⋯⋯⋯⋯⋯⋯⋯⋯⋯37第4章原位形变.等温退火工艺研究⋯⋯⋯⋯⋯⋯⋯⋯⋯⋯⋯⋯394.1

6、不同形变.退火工艺对材料的微观组织的影响⋯⋯⋯⋯⋯⋯⋯⋯⋯⋯⋯⋯..394.1.1不同保温和冷却时间退火后材料的微观组织⋯⋯⋯⋯⋯⋯⋯⋯⋯⋯⋯394.1.2形变后材料微观组织⋯⋯⋯⋯⋯⋯⋯⋯⋯⋯⋯⋯⋯⋯.⋯⋯⋯⋯⋯⋯..394.2不同形变.退火工艺时材料强度的影响⋯⋯⋯⋯⋯⋯⋯⋯⋯⋯⋯⋯⋯⋯⋯.424.2.1应力应变曲线⋯⋯⋯⋯⋯⋯⋯⋯⋯⋯⋯⋯⋯⋯⋯⋯⋯⋯⋯⋯⋯⋯⋯⋯424.2.2不同形变一退火工艺对材料抗拉强度的影响⋯⋯⋯⋯⋯⋯⋯⋯⋯⋯⋯⋯434.3不同形变.退火工艺对材料导电率的影响⋯⋯⋯⋯⋯⋯⋯⋯⋯⋯⋯⋯⋯⋯.4

7、54.4不同形变.退火工艺对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474.5小结⋯⋯⋯⋯⋯⋯⋯⋯⋯⋯⋯⋯⋯⋯⋯⋯⋯⋯⋯⋯⋯⋯⋯⋯⋯⋯⋯⋯⋯⋯⋯.52第5章结论⋯⋯⋯⋯⋯⋯⋯⋯⋯⋯⋯⋯⋯⋯⋯⋯⋯⋯⋯⋯⋯⋯54参考文献⋯⋯⋯⋯⋯⋯⋯⋯⋯⋯⋯⋯⋯⋯⋯⋯⋯⋯⋯⋯⋯⋯⋯..56致j谢⋯⋯⋯⋯⋯⋯⋯⋯⋯⋯⋯⋯⋯⋯⋯⋯⋯⋯⋯⋯⋯⋯⋯⋯⋯⋯⋯⋯⋯⋯⋯⋯⋯⋯60个人简历⋯⋯⋯⋯⋯⋯⋯⋯⋯⋯⋯⋯⋯⋯⋯⋯⋯⋯⋯⋯⋯⋯⋯一61..VIII..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第1章绪论纯Cu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

8、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器、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但纯Cu的强度较低,软态仅为230一-290MPa,远远低于理论强度【l】。Cu合金作为具有优良综合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功能结构材料,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又具备优良的导电性能,同时还具有抗氧化性、抗应力松弛、抗蠕变、抗应力腐蚀、疲劳性能好和无氢脆等性能特点【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