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因材施教

论孔子因材施教

ID:32530301

大小:6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1

论孔子因材施教_第1页
论孔子因材施教_第2页
论孔子因材施教_第3页
论孔子因材施教_第4页
论孔子因材施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孔子因材施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孔子因材施教在《论语·子罕》篇,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因材施教的秘密就蕴含在这一章中,孔子从十五岁开始立志为学,一生好学不倦,却说自己“无知”。“无知”之“无”和“空空如也”之“空”,其实即是“吾道一以贯之”之“一”。阳明先生说:“圣人之学,心学也”。孔子之“学”是“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学而无所学,知来本无知,故曰“空空如也”。孔子因材施教、随机点化,这是“尽人之性”,所谓“叩其两端而竭焉”。一《传习录》295条记录了阳明先生对《论语》此章的解释:“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

2、而已,但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虽圣人聪明,如何可与增减得一毫?”朱子对此章有不同的解读。朱子说:“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程子曰:‘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对于孔子说自己“无知”,朱子认为这是孔子自谦,“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而阳明先生认为“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朱子解释“叩其两端而竭焉”是“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竭”

3、是指孔子尽其所知教人。而阳明认为“竭”是“鄙夫之心便已了然”,如颜子所谓“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之“竭”。朱子注解这一章还引用程子之言:“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观于孔子、孟子,则可见矣”。孔子温良恭俭让,决不以“圣”与“仁”自居,“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程子认为孔子是圣人,圣人“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孟6/6子称自己“知言”,所谓“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能言善

4、辩,给时人的印象是“外人皆称夫子好辩”,程子据此认为“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孟子也不像孔子那样谦虚,孟子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故程子认为孟子只能算是贤人,“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阳明先生对此也有不同看法。《传习录》74条记载了阳明先生与学生的一段对话:问:“先儒曰:‘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如何?”先生曰,“不然,如此却乃伪也。圣人如天,无往而非天,三光之上,天也,九地之下,亦天也。天何尝有降而自卑?此所谓‘大而化之’也。贤人如山岳,守其高而已。然百仞者不能

5、引而为千仞,千仞者不能引而为万仞,是贤人未尝引而自高也。引而自高,则伪矣”。“圣人如天,无往而非天”,正如孔子曰“天德不可为首也”,“天”不为万物之“首”,而是在万事万物之中。“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故对于“天”来说,根本不存在“降而自卑”。圣人教化众生无人相,无我相,有仁德自然可亲,《中庸》所谓“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何待“降而自卑”,然后众人尊亲之?此外,程子对孟子的评价也失之偏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引而自高,则伪矣”,如何能使道尊?故孟子“

6、未尝引而自高”。生于战争频仍、思想混乱的战国时代,孟子之言行只是相对于那个时代显现出来的“迹”,而其心则“纯乎天理之极”。“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孟子辟异端邪说所表现出的好辩和英气,与孔子之温文尔雅以及“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主张,“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据《传习录》313条记载,钱德洪与黄正之、张叔谦、王汝中丙戌会试归,“为先生道途中讲学,有信有不信”。先生曰:“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钱德洪等王门弟子“为先生道途中讲学”,这是“以善服人”而不是“以善养人”,这才

7、是“引而自高”。阳明先生因病用药,以“降而自卑”对治,故曰:6/6“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真正的讲学即是“己欲立而立人”、“修己以安人”,不是“教人以善”,而是直接“以善养人”,逐渐打通人、我之间的界限。“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包含着泯灭人相、我相这层意思。《中庸》13章曰:“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孟子所谓“教人以善谓之忠”,还只属于“忠恕违道不远”这个层次。钱德洪等在返乡途中为阳明先生讲学,这是“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二《论语》中记载许多

8、孔子因材施教的话语和案例,只是因材施教本身正如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