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世之需

阅读是一世之需

ID:32532471

大小:66.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1

阅读是一世之需_第1页
阅读是一世之需_第2页
阅读是一世之需_第3页
阅读是一世之需_第4页
资源描述:

《阅读是一世之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阅读是一世之需来源: 江澜的日志  从小我就被父亲要求睡前要看几页书,读读名著,以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这一习惯我坚持了十年,却在读大学之后黯然消失了。虽然现在偶尔想起来会读几篇文章,但是心里却再没有沉静下来过,浮躁是阅读最大的阻碍。  我很敬佩坚持认真阅读的人,不是装模作样地读书以显示自己虚假的好学之心,也不是囫囵吞枣快速浏览就以为天下事尽收心底。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恐怕早已忘记阅读的本性,或者说从来就没有真正明白过。近几年我越来越反感人人网或者豆瓣上所谓的阅读小组、好书推荐等等,一众闲人把阅读改造成了小资的组成部分,以为坐在舒适的沙发里,就着咖啡或者绿茶,

2、欣赏着落地窗外的风景翻翻书就有了这极其享受的阅读,身心得到了升华。这样的阅读,看进去的有几人,读后能记住内容并能总结心得的又有几人,又有多少人从这样的阅读里获得了什么?我并不是批评谁,很不幸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和举动,年轻气盛之时任谁都很难坐在单调的书桌前静下心来阅读每一本书。  时常我也会反省自己,可是当我准备拿起书和笔打算认真看上一段时,却会先拿起手机上网,这样一来,再没有时间用来看书。于是每天就这样过了。这恐怕也是大多数人的写照,可是我们究竟是为什么,会日复一日地仿佛遭了魔咒一般对于网络无法自拔弃之不能?  今日在微博上偶然看见文汇报对陈平原先生的

3、一篇访谈,陈先生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对于当下的年轻人快餐式的阅读颇为担忧。我们身处的时代,大家早已心知肚明,阅读也沦陷为鸡肋,再也没有了旧日的单纯。  可是阅读是一世之需,并非一时之需。 ————————————————————————————————————————————————————当阅读被检索取代,修养是最大的输家——陈平原谈数字时代的人文困境  本报首席记者吴越  略带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偏慢的语速,肯定的语气,虽然遣词用句已十分准确而结实,但在强调某一个意思的时候,他还是会像在课堂上那样,以一个惯常用的短语作为发语词:“我说的是……”他是北大中文

4、系主任陈平原。  拜访陈平原教授的那天,他正有些着急新书《读书的“风景”》的出版进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很显然,主要的言说对象是大学生、研究生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读者。陈平原笑言,这书得赶在那些应届毕业生刚刚卷铺盖挥别校园之际出来。“我知道,刚毕业还没有问题,日子一久,很多学生是不再读书了,网上逛一逛,电视看一看”。趁现在,他的这些读书体会或许还能引起一些年轻人的兴趣,“能够影响到几个算几个吧”。  陈平原说,《读书的“风景”》里,有三分之一内容是曾经发表过的,三分之二是他新写的。文章分三组,第一组是一般意义上的谈读书;第二组是谈大学;

5、第三组是谈人文情怀、困境和人文能走到哪一步,“隐含了我对当下大学的不满和批评,隐含了我对重科技轻人文的思考”。4  “为什么我会出这本书?因为某种意义上,与以往的世纪相比,21世纪的人文在边缘化。大学在扩招,但是大学的精神意义在衰弱;人文在普及,但人文在整个社会上不太被关注。这样的问题导致我会借这本书来谈人的精神生活。  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记者:当您在谈论读书时,实际上是在谈论什么?  陈平原:谈读书其实是这个意义: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我不久前在中央民族

6、大学的毕业典礼主旨演讲上说过,知书,知耻,知足。知书识礼其实是中国人的说法,知书才能识礼。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专业性的读书和一般性的读书不太一样。专业性的读书,你在大学期间为了硕士、博士,必须要读的;但养成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可以持之以恒,而且可以跨越专业分别,成为你的精神生活。今天的中国

7、人越来越看重实际利益,越来越看重物质需求,越来越看重欲望,但是越来越少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看起来很虚很虚,找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姿态,那就是读书。你已经走出学院了,十年二十年了,你还在读书,那说明你还有某种精神生活的需求。  记者:在现今的时代,做一个读书人是更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陈平原:过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是书到用时方恨多。问题不是资料太少,而是太多。过去古代的中国人如黄宗羲等要寻访一本书、造访一个藏书楼多么困难。现在可能还有个别的资料要上下求索,全世界去跑,但大部分资料已经唾手可得了。资料太多,一方面带来的问题是歧路亡羊,面对每天生产出来这么多的

8、文字材料,你不知道哪些是该读的,哪些是不该读的,迷失在这茫茫文字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