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情感教育艺术

浅谈班主任情感教育艺术

ID:32567265

大小:63.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2

浅谈班主任情感教育艺术_第1页
浅谈班主任情感教育艺术_第2页
浅谈班主任情感教育艺术_第3页
浅谈班主任情感教育艺术_第4页
浅谈班主任情感教育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班主任情感教育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情感教育让学生的生命亮丽起来————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情感教育,迫切需要教育过程中进行情感投入。情感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情感教育也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在此,我想和大家谈一下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情感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智力教育而言的,它是智力教育的平行面,是对智力教育的

2、补充与发展。它是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中产生,又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换言之,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因此,在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在增强教育效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9  教育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如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

3、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极易使学生形成多疑、对人怀有敌意、感情冷漠、自暴自弃等不良个性特征。  (二)情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

4、想品德教育的良好途径。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把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而实现这种转化,正需要借助与师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也就是说,教师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只有被学生认作为是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作是教师故意的非难、恶意的打击,学生就会引起抵触情绪和行动上的抗拒。可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

5、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9  教师对后进学生的诚挚的爱,更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对品德不良的后进学生来说,他们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斥责和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往往是对立的,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的,甚至认为周围的人都是抛弃他们的。对于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教师,他们也常常持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这样,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诚挚的爱,使他们冰冷的心感到无比温暖,使他们感到教师

6、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他们就会渐渐亲近老师,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就会逐渐消除,只有在这时,他们才能接受老师教导和劝告,才能尽心尽力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正是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从而为更好地转化他们奠定了基础。  师爱还能诱发学生去仿效教师的品德,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强烈的模仿性是青少年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模仿爱他和他所爱的人,

7、而不愿模仿那些他所嫌恶的人。所以,教师的爱又能促使学生去模仿教师的榜样。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可看到,学生们不仅乐意接受他们所爱慕老师的情操和观念,而且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他们所爱慕老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这样,教师的道德观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道德观,教师的行为准则就成了他们自己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如此,一个热爱学生并受学生所爱戴的老师,其榜样则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它能在学生的思想、行为中深深盖上教师优良品质的印记。  (三)情感教育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师生关

8、系的形成是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里人与人关系的具体化,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关系。9  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息的“共鸣”和“共振”。心理学研究成果业已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有亲近感,就会“亲其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