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选段阅读

苏州园林选段阅读

ID:32572529

大小:75.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2

苏州园林选段阅读_第1页
苏州园林选段阅读_第2页
苏州园林选段阅读_第3页
苏州园林选段阅读_第4页
苏州园林选段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选段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

2、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解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 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 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1.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4.特点:墙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

3、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A①ㄧ②③ㄧ④⑤⑥B①ㄧ②③④‖⑤⑥C①ㄧ②③‖④ㄧ⑤⑥D①ㄧ②③‖④⑤⑥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4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

4、___。5、“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 6、“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这”指代了什么内容?7、文中加黑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举例说明,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其好处。1①。2D。3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4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和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苏州园林着眼在画意。5“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的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

5、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6、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7、说明了苏州园林所栽种的花时不同的花树种类之多,这样才能收到“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效果。8、描写,如“高数与低树俯仰生姿”;说明,如“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议论,如“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

6、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廓。(2)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

7、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________和________。2、(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_______。假山的特点是________。4、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