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楚公逆鐘銘文校勘(1)

重耳:楚公逆鐘銘文校勘(1)

ID:32614237

大小:1.93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3

重耳:楚公逆鐘銘文校勘(1)_第1页
重耳:楚公逆鐘銘文校勘(1)_第2页
重耳:楚公逆鐘銘文校勘(1)_第3页
重耳:楚公逆鐘銘文校勘(1)_第4页
重耳:楚公逆鐘銘文校勘(1)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耳:楚公逆鐘銘文校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楚公逆鐘銘文校勘重耳摘要:本文主要利用北趙晉侯墓地所出的楚公逆編鐘銘文的拓本和摹本,以及目前積累的楚系銅器銘文字形的豐富資料,運用傳統校勘學的方法,對宋代出土的楚公逆鐘銘文進行了逐字校勘,對原拓本誤摹的字形進行了初步校正,對不清晰的字形附以形體最為接近的清晰字樣,借助電腦技術對原拓本進行了精心修正,恢復了一個較為精確的拓本。順便也對銘文中的幾個字談了一點看法,并對通篇銘文作了簡單疏通。關鍵詞:楚公逆鐘楚公逆編鐘校勘一楚公逆鐘見《集成》1.106,下引銅器銘文資料不出注者皆據此書。自宋代出土以來,歷代研究者甚夥。因原器和

2、拓本皆不存,研究者只能依據阮元翻刻的字形不甚準確的宋人拓本,以致學者們雖費力頗巨,而收效甚微。所幸1993年山西北趙晉侯墓地出土一套楚公逆編鐘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系(1994),圖像著錄見文物199408彩插二、文物199408:10圖八-3、吉金鑄國史(M64:93)、晉國奇珍p154、新收891-896、近出97等;銘文著錄見於文物199408:9圖六(I11M64:93照片)、考古199502:178(摹)、吉金鑄國史(M64:93)、晉國奇珍p154、長江流域青銅文化研究57頁、新收891-896、

3、近出97等。,內容和字體與傳世器皆可比照,極大了推斷了對該器以及相關諸楚器的研究。本文嘗試利用北趙晉侯墓地所出的楚公逆編鐘銘文的拓本和摹本,以及目前積累的楚系銅器銘文字形的豐富資料,運用傳統校勘學的方法,對宋代出土的楚公逆鐘銘文進行了逐字校勘,試圖恢復一個比較可靠的拓本,以俟博雅君子一哂。為便於討論,先綜合以往學者們研究的成果對於一些目前已經取得大體一致意見的字的釋讀,不一一出注,相關的考釋性文章見文末主要參考文獻。,結合我們自己的理解,將兩篇銘文釋寫如下:楚公逆鐘:唯八月甲申,楚公逆自乍(作)大雷鐘,氒(厥)名曰龢(

4、和)()鐘。楚公逆其萬年壽用,保其邦,孫子其永寶。楚公逆編鐘:唯八月甲午,楚公逆祀氒(厥)先高(祖)考,夫93號鐘作“大”。(敷)工(共-供)從董珊(2006)。亖(四)方首。楚公逆出求人,用祀亖(四)方首,休,多(禽-擒)此句斷句和“人”字之釋從陳劍(2006)。。顉(欽)(融)內(納)饗(享)赤金九邁(萬)鈞此句斷句從董珊(2006),字,董珊疑讀作毓。,楚公逆用自乍(作)龢(和)?(諧)鍚詳另文。鐘百從董珊(2006)釋。(肆)。楚(鉦間)公逆其邁(萬)年壽用,保氒(厥)大邦,永寶用據劉緒(2002),98號鐘銘

5、末有一“用”字。(左鼓)。再將楚公逆鐘和楚公逆編鐘的字形逐字對應,制成下表:說明:(1)、本文所用楚公逆鐘的銘文拓本底本為集成1.106(即復齋一本)、楚公逆編鐘(I11M64:96)的銘文拓本為劉緒本(見《長江流域青銅文化研究》57頁)、摹本為黃錫全本(考古199502:178);(2)、原字摹誤的在“原字”欄出校,字形來源辦法詳下文;“原字”并非說我們提供的就是楚公逆鐘銘文字形的原樣,而是就目前的楚系銅器銘文資料提供較為接近的字形,下述“清晰字”亦然;(3)、原摹寫大致不誤而字形尤為不清晰者,儘量以同篇銘文中清晰字

6、形在“清晰字”欄出校,同篇銘文中無此字者,則以楚公逆編鐘字形最為接近者拓本出校,否之則以楚系銅器銘文中字形最為接近者出校;(4)、因字形對比需要,在楚公逆鐘銘文單字排列不一定按原來順序,為了不致混亂,在釋文單字後以數字標示該字在銘文中的次序;為統計各篇銘文中同一單字出現的頻率,以類比字形,在同篇銘文中出現兩次以上的單字後以a、b、c……標示,如楚20,b,表示該字是此篇銘文中第20字,在此篇銘文中第2次出現,楚d,表示該字在此篇銘文中是第4次出現;(5)、未出校記之字形,亦有摹寫不甚準確者,如壽26,但不影響銘文通讀,

7、讀者可自行把握。通過以上的字形校勘,我們運用電腦技術,對楚公逆鐘的拓本進行精心修正,同時將拓片方向翻轉黃錫全、于炳文(1995)指出,鎛銘反書,可能屬翻版之故。是。。先以復齋二本互校,修正復齋一不清晰和殘闕處,若二本明顯優于一本的字形,則逕以二本字形替換(如乍);對原拓本明顯誤摹的字(如龢)另換字形,楚公逆編鐘有此字者便以其替換、修正,無者則以楚系銅器銘文最接近的字形替換、修正,原拓本筆畫可用者修正時儘量利用;原拓本字形不盡合者(如唯)則集多字筆畫拼湊而成,也儘量利用原拓本筆畫,基本上不擅自追加或修改任何筆畫;對原拓本

8、大致不誤的字形(如逆)進行局部修正一般只修正可能會影響閱讀的筆畫,而對不影響閱讀而筆畫與一般楚系銅器銘文不儘合者(如逆字的橫劃,萬子的上部)則基本保持原貌,不作改動。有些字(如之下部),因無可靠字形作比照,只復原其大致的樣子。,增無去羨(如鐘之右部、辵旁等),筆畫錯位者則作適當移動,亦儘可能利用原拓本已有之筆畫,不自己增減筆畫;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