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word版含答案

ID:32621164

大小:91.1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理k抓匝点.析热点•单尤全通关!把握单元体系BAVODANYUANT1X1觇千占一帝”秦始仝<统一六国(空帝制度体制创新三公九卿制I邯县制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家夺位登基唐太宗与V“贞观之治J!動政(暴行f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励制i图治贞现之治'措施”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租庸调制、均田制文化:发展科举制人才:选贤任能•少年大子■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平定三藩之乱康熙电帝与多民IJ收复台湾族国家的巩固[巩统[抗击沙俄侵略,订立平等条约膨响:更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解读核心要点JIEDUHEXINYAODIAN一、对我国封

2、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认识1.“治世”和“盛世”在封建社会里,当封建朝廷对地主阶级有所控制,多数农民(自耕农)得以维持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稳定、矛盾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盛等现象时,往往被称为“治世”或“盛世”。它的出现有三种情况:(1)在长期战乱或分裂之后,社会经济凋敝,急需安定秩序,休养生息。新王朝的统治者往往顺应形势,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因而出现了“治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2)王朝建立多年后,在长期休养生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基

3、础上出现的盛世景象,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这类盛世因承平日久,强盛中也隐含着危机,如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的出现。(3)在封建统治岀现了严重危机之后,经过改革,调整政策,使王朝有所振兴,出现所谓的“中兴”,如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同治中兴等。但中兴往往不能解决社会根本矛盾,只是缓解社会危机,因而其出现也是暂时的。2.出现原因(1)根本原因:统治者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具体原因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

4、谏,居安思危。①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社会政局方面,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③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在文化方面,具备了文化繁荣的条件。④广大人民辛勤的劳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二、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1.相同点(1)三者都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收复台湾,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2)三者都妥善处理

5、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南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和亲又有军事征讨,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与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系。2.不同点(1)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帝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2)面临威胁国家统一的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中央政权与地方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而康熙帝既面临着中央政权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也面临着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0单元通关演练DANY

6、IANTONGCtANYANIJAN[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对建立了“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千秋功业的秦始皇的评价,最为合适的是()A.从谏如流,知人善任B.缔造统一,创立新制C.巩固统一,维护主权D.述而不作,万世师表解析:选B选项依次描绘的是唐太宗、秦始皇、康熙帝、孔子。2.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始皇所开创的第一有()①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②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③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暈、衡④第一次

7、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排除④,答案为B。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统一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秦统一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C.秦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D.秦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解析:选A材料的意思是普通的百姓,得以免予战国时期常年的战争。说明秦的统一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3.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俸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材料反映唐太宗的言论与哪一思想比较接近()A.

8、以民为本思想B.休养生息思想C.严刑峻法思想D.和忍求安思想解析:选A题干材料反映了唐太宗认识到百姓对统治的重要性,与以民为本思想最为接近,故A项正确。4.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这说明唐太宗()①尊重法律的独立性②认可皇权有限③主张法权高于皇权④重视法制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C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法律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