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细梳理2010-7-27

语文知识点细梳理2010-7-27

ID:32684020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4

语文知识点细梳理2010-7-27_第1页
语文知识点细梳理2010-7-27_第2页
语文知识点细梳理2010-7-27_第3页
语文知识点细梳理2010-7-27_第4页
语文知识点细梳理2010-7-27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知识点细梳理2010-7-2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知识点细梳理 一、文言文阅读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

2、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

3、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二、现代文阅读  同学们在做现代文阅读时,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即读完文章首先要作出一个文体判断,然后按文体调动考点知识储备,千万不可混淆。  先来谈记叙文阅读:  8.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主旨、概括段意。 “整体

4、阅读”与“粗知大意”不是同一概念 “粗知大意”一般是指阅读流程中的第一流程,即大至了解文章意思。而“整体感知”是贯穿于阅读的全过程,“整体感知”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感知本文主要内容,作者主要情感(或见解),产生阅读者自己的感受;二是敏锐地感觉到体现主要内容,主要感情(或见解)的有关语句,三是发现上述语句的内在联系并落实自己的感受。  9.解释词意应联系文章内容来具体结合某个词的词意。文章中的有些词语,往往不是它本来的意思,必须根据前后文去理解它的含义。  10.修辞是选择最适合表达需要的语言手段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修辞的范围

5、很广,初中阶段要求识别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七种修辞方法并说出其表达效果。  11.阅读现代文要理解句、段、篇的关系。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一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根据各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12.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要重点掌握插叙的作用。做题时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用倒叙、为什么要用插叙,其实这都与中心有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就没必要倒一倒或插入一段。  13.记叙文里的人、事、景、物都是记叙所用的材料。记叙文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它

6、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叫做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处理中心和材料两者间的关系上,先看材料。  14.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是文章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最复杂也最重要。描写有两大类:人物描写(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和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15.语言的表达能力,记叙文的语言有着它鲜明的个性,它的主要特点是具体、生动、形象。  再来谈说明文阅读:  16.说明文阅读对理性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要养成边读边问的习惯。  阅读过程中至少有六问:  (1)说明对象是什么?  (2

7、)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段意的归纳)  (3)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4)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和列图表)  (5)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准确。  (6)文章揭示了说明对象的那些特征?捕捉有效语言信息。捕捉有助于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语言,有效语言信息的具体体现:  中心句,即能揭示文章和各段大意的句子。(往往段首句或段尾句是中心句)  过渡句,承上启下;能揭示事物特征的重要语句;对既有信息进行筛选处理。  接下来谈议论文阅读:  17.议论文中的论点是统摄全文的观点。

8、论点的表述形式一般是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陈述句。  18.论据为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