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1:供给侧改革与简政放权

学习材料1:供给侧改革与简政放权

ID:32772099

大小:83.5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5

学习材料1:供给侧改革与简政放权_第1页
学习材料1:供给侧改革与简政放权_第2页
学习材料1:供给侧改革与简政放权_第3页
学习材料1:供给侧改革与简政放权_第4页
学习材料1:供给侧改革与简政放权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材料1:供给侧改革与简政放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日报评论员:从供给侧着力实现新跃刃——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本报评论员2016年01月23tl05:57来源:人民网一人民日报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屮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位、依据、目标与施策重点。领会好、领会透这一精神,我们才能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瞄准主攻方向,打好改革攻坚战,培育增长新动能,开创发展新局面。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

2、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构成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手段,需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比如,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暈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再比如,农业发展形势很好,

3、但有些农产品却不能很好适应需求变化,群众不买账。还比如,一些冇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盅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从供给侧发力,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在深刻调整,国际市场有效需求急剧萎缩,迫切需要我们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等,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

4、而是结构性的,供给结构错配问题突出。因此,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新跃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耍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提升,创造着难以想象的供给能力。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

5、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飞跃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让科技的飞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福祉,说到底要靠生产力的进步与跃升。深化认识、下定决心,动真碰硬地干下去,我们就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人民日报》(2016年01月23日01版)习近平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四则运算"2015年12月25日20:39东方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1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本次会议热词

6、之一。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则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通俗易懂地布局了供给侧改革这一新举措。一、加法供给侧改革的“加法”是指补齐短板,扩大要素供给,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加人口供给、提升全员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加强政策制度协调性,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关键是补齐短板的同时,扩大有效供给,提高生产力,增加经济发

7、展新动力新能量,确保经济持续增长。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最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消失是其中原因之一。2012年,我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统计,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15-50岁)首次减少了345万人,中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在2014年进一步减少了371万人,降幅相比2013年的244万人进一步扩大。在劳动力供给开始趋紧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劳动

8、薪酬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长的趋势,这与以往多年间的状况也截然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