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料温经汤方

中医资料温经汤方

ID:32781170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中医资料温经汤方_第1页
中医资料温经汤方_第2页
中医资料温经汤方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资料温经汤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由于部份数据清晰度不高,文字扫描时系统难以识别,或生僻字字库里面没有,特把数据原文图片附在后面。温经汤方义新解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唐贤俊 3/3  北京中医学院王绵之教授精于医理,勤于实践,对方剂学有很深造诣。笔者在京进修学习期间,承蒙王老教诲,受益匪浅。王

2、老对《金匮》温经汤的方义解释有其独到之处,现整理于后,供同道参考。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原文云:“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其所以出现漏血不止,或月经过多,或至期不来,皆因瘀阻冲任,血不归经所致。出现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口唇干燥,亦因瘀阻冲任,新血不生,阴血亏虚所致。故治疗本证,当以祛其瘀血为第一要着。但本证又是以虚寒为本,燥热为标,若纯用祛瘀攻

3、伐之品下瘀,则更伤气血,阳气愈虚,寒凝血滞愈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犯“虚虚”之戒。故本方采用了寒热并用、通补兼施的制方原则。方以桂枝、吴茱萸为主药,温经行血。桂枝辛甘而温,长于温通经脉流畅气血以祛瘀调经。又用辛散苦降、开郁化滞、逐冷降气、温肝暖肾的吴茱萸。且吴茱萸用量大于桂枝,二药配伍以温通下行为主。与此同时,为加强主药行血祛瘀之功,方中还配伍了当归、川芎、芍药、丹皮为辅药。对于本证中出现的燥热之症,方中不仅用了凉血祛瘀、善清血中伏热之丹皮,还佐以麦冬、阿胶滋阴清热,润燥养血。此二药之润燥,又有利于久瘀之血的排除,这与后世治热

4、结阴亏证所采用的增水行舟法极为相似,只不过一在阳明之腑,一在冲任之脉;一为燥屎,一为瘀血而已。这是方中第一组佐药。由于漏血不止可伤其气,气虚更无力摄血,故方中又配伍了人参、甘草为第二组佐药,以达益气摄血、益气生血之目的。而甘草与阿胶配伍,又可止血补血。  王老特别指出,仲景在方中配伍半夏是用其辛开苦降和入阳明经的特点。因半夏之辛开有利于行气,气行则有助于化瘀,半夏之苦降有利于冲任之瘀的排除。本品为足阳明胃经之降药,冲任二脉均与足阳明胃经相通。故半夏与主辅药配合,直达病所,共同发挥其温通血脉、散结降瘀之功。王老说,他早年在临床上

5、曾用温经汤治一位二十岁未婚女子,其因夏月淋雨闭经三月余,用温经汤治疗,由于当时对方中半夏不理解而减去不用,结果病人服药后出现鼻衄(倒经)其后凡用温经汤皆不减半夏,或加茺蔚子,都能使月经很快通行。这说明半夏在方中以辛开苦降入足阳明胃经而具有协助调经逐瘀之功,故为一味重要的佐使药。方中配伍生姜,不少人认为是为温经而设,但根据其用量,王老认为,仲景在本方中配伍少量生姜意不在温经,而是在调整鼓舞胃气、使生血之力增强,并通过少量生姜的辛散作用,使津液得以上潮于唇口即用其和胃以助生化,辛散以布津液,为方中使药。  通过上述十二味药的配伍,

6、使本方温而不燥,通而不猛,补而不壅,祛瘀不伤正,故适宜于冲任虚寒瘀血久滞,以虚寒为本,以实热为标,寒热错杂之崩中漏下、痛经、闭经或宫寒不孕等多种妇科病。有的漏下病人服药后,可见出血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只有瘀血排出,漏下才能较快停止。(本文发表在1986年1期第64页上)3/3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