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质课教案(罗小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质课教案(罗小玲)

ID:32824824

大小:61.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质课教案(罗小玲)_第1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质课教案(罗小玲)_第2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质课教案(罗小玲)_第3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质课教案(罗小玲)_第4页
资源描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质课教案(罗小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课时1第1课时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力冃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孔子对“仁”的观点。情感目标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翻译重点选段,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联系现实来应用这种思想。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方法释义法、诵读法、探究法、举例应用法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结合注释对文本进行疏通,画出不理解的字句,找

2、出疑难问题;(2)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关于《论语》及孔子的介绍。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投影1显示课题投影2—、导入上节课我们谈社会责任感的时候说到“鸟兽不可与同群”,人是社会性的,人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自生活,所以我们理应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做贡献,理应积极地入世。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那么,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和平相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从书中寻找答案吧!一部深远影响中国社会的儒家经典,其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

3、哲理?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它的思想精华在今天是否还能够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二、知识梳理,解读选段(•)感悟语言,享受语言投影3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全文一遍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3.教师点评人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师:孔老夫子的学生都喜欢问问题,本课中涉及到几个完成。学生?分别是谁呢?生:……师:孔老师是有问必签呀。在这六个学生当中,有一个学生回答成绩不太好的,或者说是领悟力不太高的是谁啊?投影4生・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A・生・师:樊迟真的是反应迟钝吗?生:……学生回答师:因为他在思考一个难题。是什么

4、呀?A•王.师:虽然我们不能够回到两千多年前去听孔老夫子上课,但我们自己可以模拟一下当时的课堂。大家说好不好?因为曾子是个人语录,生:……不属于对话,就不放在4.分角色表演,模仿孔了与弟了的对话。课堂上表演了。课前已师:不要求按原话,允许自由发挥。吩咐学生做准备。学生生:……(1~5节)较内向,怯场、笑场是①颜渊问仁(颜渊一孔了)有可能的。教师应多加②仲弓问仁(仲弓一孔子)由同学们推举鼓励。③樊迟问仁(樊迟一孔子一子夏)一卜合适的人投影5④子贡问仁(子贡一孔子)选,扮演孔子及投影6(教师点评)五位学生。投影7师:台上的

5、同学表演得很好,台下的同学听得也很认真。投影8那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句子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明白的就提问。学生质疑生:……投影9(-)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仁”的思想1.师:颜渊、仲弓、樊迟都问老师“什么是仁”,但孔子的回答都不相同。那么,究竟什么是“仁”,投影10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此过程是让学生参与到生:……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①克己复礼为仁。氛,让学生再一次感悟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语言,理解课文内容。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学纶从文中找④爱人。出句子投影1

6、1⑤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学牛可以在书上画线,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⑧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⑨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师:对照注解,还有不明白的句子吗?生:……(教师解答)2.全班同学把以上句子齐读一遍。3.师:读了这么多句,你们认为最核心的一句是什么?生:……师:文中没有最标准的答案,只有最核心的。即本章的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师:可以理解为自己不想做的事,自己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

7、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那么孔子有没有鼓励我们该做什么呢?生:……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仁”的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三、知识拓展,说说我们身边的“仁”。师:那么在当今社会,还有“仁”吗?还需要“仁”吗?接下来我们对身边的“仁”进行一番讨论,各抒己见。生:……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也有个问题。那么当道义和生命发生冲突的时候,人应该如何选择呢?师:对于这个问题,课文中已经有了答案。大家看到第8节。如何理解?子曰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师:就是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活命而伤害对仁的追求,伤害到仁道,而只有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仁道,或者说是来完成自己对仁的追求。那么孟子也提出了“舍生取义”。接下来,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她叫文花枝。是湖南一青年旅行社的导游,2005年8月28日,在带团途中遭遇车祸,当营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