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子的教育思想理论

浅析孟子的教育思想理论

ID:32826224

大小:58.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浅析孟子的教育思想理论_第1页
浅析孟子的教育思想理论_第2页
浅析孟子的教育思想理论_第3页
浅析孟子的教育思想理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孟子的教育思想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孟子的教育思想理论09学科教学语文段雪茹摘要:孟子作为儒家的重要学派’孟氏之儒"的代表人,是中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一生热衷教育事业,并深切体会着从事教育为其人生所带来的巨大乐趣。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其毕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闪烁着耀眼的真知之光,彰显出非凡的智慧光辉,今日仍可资借鉴。关键词:孟子教育教学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屮期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继孔子之后乂一位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孟子上承曾子、子思,学习、宣传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捉倡唯

2、心的先验论,并使Z系统化、理论化;下启后世儒家学者,开创了主观唯心主义的一派,对封建道德伦理学说的形成影响很人,唐代的儒学大师韩愈曾说:“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因此,后人将他看得很重,尊他为“亚圣”。战国初年,诸侯争雄,“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苟卿列传》),生逢百家争鸣高潮和兼并战争炽热期的孟子,一方而批判道家的“为我”,驳斥墨家的“兼爱”,攻击法家的“耕战”,一方血以明显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主张周游列国、四处游说,以弘著孔子之道。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教育

3、等各个方面,而具体看孟子的教育思想理论,也不难发现,它是与其政治、哲学等思想观点相互融会贯通的。要理解孟子的教育思想,必须先了解他的“仁政”学说和“性善论”。孟了把教育看作仁政的一部分,认为没有教育,仁政是不能实现的,他把对教育廿的和作用的论述与其政治主张密切联系,认为统治者得天下,行“天道”,首先要“得民心”,而得民心不仅要用政治,经济的手段,更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即所谓“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把教育的作用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把教育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很冇远见的。春秋时期,孔了曾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

4、也”(《论语•阳货》)的观点,但他没冇明确说明人之性善还是性恶。孟子将孔子“性相近”的观点发展为性善论,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人生而就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性善论”是孟子教育思想的心理基础,而从性善论出发,孟子又非常重视教育在人性发展上的作用。显然这种脱离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和一切外在条件谈道德善恶的观点是一种先验论的“伦理绝对主义”,但同时也指出了教育和学习是人的必须与可能,明确了教育和学习需要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因势利导才能发扬人的自觉。孟子对人的主观作用的提倡,成功地开创了小国

5、教育史上强调个体理性自觉地“内发说。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把教育看作是“求放心”、扩展内心善端的过程,虽然过干偏重人性的内发作用,但并没有忽视外界环境等外部条件对人的重大影响。他深刻地指出外界环境对人的性格、品质、意志形成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了善的社会习得和对教育的依赖,并以具体事例说理,诠释“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只是就可能性而言,而将可能变成现实,述要靠教育、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而促使人所固有的善端健康成长起來。孟子大半生从事教育,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看作是人生的三大乐趣之一。他施教

6、的口的在于培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并认为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修身”,要使之具有“忠君”和“事亲”的道德修养。因此,孟子非常重视道徳教育,并根据自己指导学生“修身”的实践经验,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孟了认为,人的本性虽然是善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其善性,都能使自己道德的发展顺乎人性的木然,他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即反对言利,以“寡欲”作为养心的主要内容。孟子把欲和性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显然是有些偏颇的。但是若从道德品质的教育方而来讲,一个人为了真理正义、为了

7、实现理想而不为物质利益所迷,不为私欲所惑、淡薄名利、保持清心寡欲和廉洁的节操,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反求诸己与改过迁善,是儒家在过德教育方面的一贯思想,也是孟子提出的重要的修养方法,他主张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而当一个人有了过错时,应该欢迎别人的批评,应当注意改过迁善,一个人不但要学习人家的长处,乐干改过,而冃述要偕同别人一道行善。显

8、佃易见,这比孔子“见贤思齐”的思想更前进了一步。与此同时,孟了标立了“善养吾浩然Z气”的思想,要求人们不管处在得意或穷困的时候,都要能坚持自己的志向。孟子认为,人的道德、聪明、才智

9、都是在艰难怵I苦屮历练出来的,所以作为一个有志之土须磨练意志才能担当重任。孟子晚年归邹,专心著述讲学,并大力赞扬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孟子提出了一些冇关教学的方法和原则,这是孟子教育思想中另一个很有价值的方血。孟子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求自得,他认为人们经过学习、理解,才能达到思想高深的境界,只有当学生懂得思考而又注意积累知识吋,他才能变得学识渊I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