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i与几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rig-i与几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ID:32837390

大小:6.07 MB

页数:105页

时间:2019-02-16

rig-i与几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_第1页
rig-i与几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_第2页
rig-i与几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_第3页
rig-i与几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_第4页
rig-i与几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rig-i与几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S859.7学校代码10129UDC11.220学号2009301025RIG-I与几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StudyonMolecularMechanismofInteractionofRIG-IandSeveralViruses申请人:杨彬学科门类:农学学科专业:基础兽医学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与免疫病理学指导教师:王凤龙教授田波研究员论文提交日期:二〇一二年四月摘要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acidinducible–geneI,RIG-I)是细胞质中的模式识别受体,RIG-I能够识别病毒复制产生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和

2、5’三磷酸基团的单链RNA(singlestrandedRNA,ssRNA),并且通过激活I型干扰素来引发抗病毒免疫反应。本实验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A16,CA16)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研究对象,探讨RIG-I激活后对EV71复制的影响,RIG-I对EV71和CA16及HIV的非编码区(UTR)的识别作用,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HIV对RIG-I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明确RIG-I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以及病毒对RIG-I的抑制机理。1.分别用Poly(I:C)和表达RIG-IN端的质粒转染RD

3、细胞,24h后感染EV71,24h后收获细胞和上清。提取细胞RNA并反转录为cDNA,Real-timePCR测定细胞中RIG-I与IFN-的mRNA的表达水平和EV71的RNA水平,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RIG-I和EV71的蛋白表达水平,将感染病毒的细胞上清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RIG-I被激活之后RIG-I与IFN-的mRNA的表达水平上升,并且RIG-I的蛋白表达可以被检测到。感染细胞中的EV71的RNA水平和病毒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并且病毒滴度显著降低。2.将表达RIG-I全长的质粒和带有IFN-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及内对照报告载体转染293T细胞,

4、24h之后将体外转录合成及纯化的EV71、CA16和HIV的UTR转染293T细胞,24h后检测报告基因活性。将UTR转染RD细胞,24h后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IRF-3的单体和二聚体。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IRF-3转染RD细胞,24h后将UTR转染RD细胞,24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将转染Flag-RIG-I质粒的RD细胞提取物与生物素标记的RNA孵育,用streptavidinagarosebeads将细胞提取物pull-down,之后SDS-PAGE分析并用抗Flag的抗体免疫印迹。将RIG-I与UTR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UTR能够诱导IFN-启动子的活

5、性,转染UTR后,内源的IRF-3的二聚体可以被检测到,并且可以使活化的IRF-3进入细胞核,RNA结合试验证明合成的UTR能够与RIG-I相结合。3.将带有IFN-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IFN--luc及内对照报告载体pRL-CMV转染细胞,之后用CA16感染细胞,24h后检测报告基因活性。将CA16感染细胞,在感染6h、12h、24h以及48h后用Real-timePCR方法测定细胞中IFN-的mRNA的表达水平。将pIFN--luc、pRL-CMV、表达RIG-I质粒和表达CA16的3C蛋白质粒或HIV的蛋白酶共转染细胞,24h后检测报告基因活性。将表达RIG

6、-I基因N端质粒、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IRF-3质粒以及表达CA16的3C蛋白或HIV的蛋白酶共转染细胞,24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将表达RIG-I的质粒、表达IPS-1的质粒和表达CA16的3C蛋白质粒或HIV的蛋白酶共转染细胞,24h后用免疫共沉淀方法验证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A16感染细胞不能引起IFN-β表达的上调,CA16的3C蛋白和HIV的蛋白酶抑制了RIG-I诱导的IFN-的启动子活性以及IRF-3的核迁移,CA16的3C蛋白和HIV的蛋白酶与RIG-I存在相互作用,并且3C蛋白和HIV的蛋白酶阻碍了RIG-I对接头蛋白IPS-1的招募。研究证实:RI

7、G-I的激活以及其诱导的IFN-对EV71的复制有抑制效应;EV71、CA16和HIV的UTR可以被RIG-I识别并且激活信号转导从而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CA16的3C蛋白和HIV的蛋白酶通过与RIG-I相互作用从而抑制RIG-I介导的IFN-的诱导。关键词:维甲酸诱导基因I;干扰素调节因子3;干扰素;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tudyonMolecularMechanismofInteractionofRIG-I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