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乞巧》教学设计三稿

语文主题学习《乞巧》教学设计三稿

ID:32838713

大小:61.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语文主题学习《乞巧》教学设计三稿_第1页
语文主题学习《乞巧》教学设计三稿_第2页
语文主题学习《乞巧》教学设计三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主题学习《乞巧》教学设计三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语文主题学习《乞巧》教学设计三稿铁锋区第七小学桑锐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笫八单元“走进神话”29课《乞巧》+织女意象组诗:《迢迢牵牛星》、《燕歌行》、《七夕》(杜甫)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民间传说以及注释、资料袋自主了解古诗大意。2、初步学习运用抓关键词、诵读、联系故事想象等方法感知不同诗歌中“织女”的不同意象,感受诗歌与传说的丰富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谈话激趣,引入主题出示织女图片,你知道她是谁吗?你怎么知道的?(民间传说)你喜欢织女吗?喜欢她什么?这个织女的故事,不仅你喜欢

2、,几千年前的古人无论老少都喜欢。不信?那就赶快开始今天的学习吧!我们在这堂课上一起印证是真是假!二、借《乞巧》读出织女的家喻户晓1、打开书读读《乞巧》,发现这首诗里藏着个传说一一藏在哪一句?读,意思是一一指导读2、提醒学生借助民间传说以及注释、资料袋自主了解古诗大意。学生汇报。(注意宵和需从字形和故事中理解字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3、在人们眼里,天上的织女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象征,因此都企盼像她那样。从诗中哪些词语能看出人们特别希望能向织女乞得巧智呢?(家家、穿尽、几万条)同时指导朗读。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3、崔颠4.诵读诗句这些词语说明《牛郎织女》的故事深入人心,在男耕女织的古代,拥有一双巧手多么重要,所有的姑娘无论长幼、无论贫富、无论身份都走出家门,一边望秋月穿红丝。一边默默祈愿,引导学生想象。生:我乞求一一原来条条红丝里寄托着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热闹的七夕之夜,诗人林杰的思绪也许已经飞到碧霄之上,化作织女,俯视人间,她看到:家家一一(引读诗句)天色渐亮,诗人低头四望,自己还是那个体弱多病的少年,他想:虽然不久我可能和家人永离别,连牛郎织女那样一年一见都再也无法做到了,但我要留下一首诗,把传说写进诗中,这份热闹和美好变成永恒

4、,于是提笔写到一三、读组诗深入了解织女因织女而变得多情美丽的七夕之夜,不仅林杰挥毫泼墨,许许多多的诗人都被这银河岸边的织女折服,他们这样写到一一引读组诗如果说十几岁的少年诗人林杰眼中的织女是心灵手巧的象征,那么在这三位诗人笔下又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织女呢?用刚才的抓关键词、联系故事想象的学习方法默读组诗,学生读组诗,思考。交流汇报:预设:《迢迢牵牛星》:泪流满面的的织女,忧伤的织女。《七夕》:寂寞《燕歌行》孤单三、望月夜感怀吟诵织女织女的泪水和忧伤是为了和亲人的分别,银河下,星光中,孤单的真的是织女吗?是写诗的人啊!在诗人笔下

5、,喜悦时,织女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忧伤时,织女就是分离、寂寞、可望不可求的象征。我们把诗歌中的这种特殊的形象叫做意象。织女就成了诗人钟爱的意象。感叹战死沙场的亲人时他们在月夜下含泪吟诵一一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孤单吋他们抬头看向碧霄,喃喃自语一一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时,他们慷慨激昂地吟诵一一如今直上银河上,同到牵牛织女家;四.拓展阅读,再次激趣牛郎织女的故事传承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如果说神话给了诗歌筋骨,那么诗歌就为神话丰厚了血肉,二者相生相长,使织女这个中国元素万载常青、传

6、承不息。大家可以用这节课学到的抓关键词、联系故事想象的方法读更多的诗,了解更多的诗歌中的传说,找到更多的诗歌意象。那时我们也可以自豪的作首诗一一七夕今宵看碧霄,不羡织女手儿巧。勤能补拙自幼知,腹有诗书才气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