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ID:32914329

大小:40.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17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_第1页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_第2页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_第3页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_第4页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_第5页
资源描述: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1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20/20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1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20/20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1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20/20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1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20/20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1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20/20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1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20/20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白话

2、文] 1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20/20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1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20/20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1本地分——闻所成地第十  20/20  译文已经说完有心地、无心地。什么是闻所成地?概略地说指对表述五明内容名身、句身、文身的无量差别,在具有能理解宣述的理义的智慧前提下,耳听闻心领会,读解诵习明记不忘;又对依寓在言语的理义内容的理解不颠倒,如此称作闻所成地。哪些称作五明处?即内明处、医方明处、因明处、声明处、工业明处。什么是内明处呢?应当知晓可以概略说由四种相状确立:第一、从统摄一切诸佛言教的事相方面加

3、以确立,第二、从表述理义的种种名相概念差别方面加以确立,第三、从佛道教义的基本范畴方面加以确立,第四、从修道成佛所应知晓的种种教义方面加以确立。……如何从表述义理的种种名相概念差别方面加以确立?略语说:句、迷惑、戏论、住、真实、净、妙、寂静、性、道理、假施设、现观。……又次略语说:思择与现行、睡眠及相属、诸相摄、相应、说、任持、次第。……什么是事物现象的次第?指六种次第:第一、十二缘起流转的前后次第,第二、工巧作业成办过程的先后次第,第三、宣讲道义的次第,第四、随种子自体诸方面生成的次第,第五、六种现观的次第,第六、修习入定的次第。……已经讲述了九种数的佛教应该知晓的教法系统内容。接著讲述十种

4、数的,指修习观行的徧及一切处的现象,应当知道此观行即诸解脱所作的成就。其他的徧及一切处的完全彻底解脱法,将在<摄事分>中加以详细说明。又有修习至无学境界的十种分支,应当知道这十种分支由五蕴统摄,五蕴即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如此已讲述的十种数的佛教应该知晓的教法内容和前面所讲的佛教应该知晓的教法内容等,应当知道都是对佛道义理的范畴。什是医方明呢?应当知道此明的内容概略有四种,指的是观察疾病相状高明慧巧、诊断疾病根因高明慧巧、断灭病人的疾病高明慧巧、使病愈者不再生病的方法高明慧巧。如此四种高明慧巧的详细内容如经中所说,应当知晓。  原典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①第十已说有心、无心地。云

5、何闻所成地?谓若略说于五明处名、句、文身无量差别②,觉慧③20/20为先,听闻领受,读诵忆念;又于依止名身、句身、文身义中无倒解了,如是名为闻所成地。何等名五明处?谓内明处④、医方明处⑤、因明处⑥、声明处⑦、工业明处⑧。云何内明处?当知略说由四种相:一由事施设建立相⑨,二由想差别施设建立相⑩,三由摄圣教义相⑾,四由佛教所应知处相⑿。……云何想差别施设建立相?嗢柁南曰:句⒀迷惑⒁戏论,住⒂真实净妙,寂静性⒃道理⒄,假施设⒅现观⒆。……  复次,嗢柁南曰:  思择⒇20/20与现行(21),睡眠及相属(22),  诸相摄(23)相应(24),说(25)任持(26)次第(27)。……  云何次第?谓

6、六种次第:一流转次第,二成所作次第(28),三宣说次第(29),四生起次第(30),五现观次第,六等至次第。……  已说九种佛教所应知处(31)。次说十种,谓十徧处(32),当知即诸解脱所作成就。余解脱胜处徧处,如<摄事分>当广分别(33)。  又有十无学支(34),当知无学五蕴所摄,谓戒蕴(35)、定蕴(36)、慧蕴(37)、解脱蕴(38)、解脱知见蕴(39)。  如是已说十种佛教所应知处及前所说佛教所应知处等,当知皆是内明处摄。  云何医方明处?当知此明略有四种,谓于病相善巧、于病因善巧、于已生病断灭善巧、于已断病后更不生方便善巧。如是善巧广分别义如经应知。  注释  ①闻所成地:通过听受

7、佛法获得成就的境界。此地内容占本论的卷十三后部分至卷十五。本地内容很丰富,突出体现了佛法的理性化。本注释仅选取了小部分内容,约略显示此地风貌。其中论及的五明并非佛家独创,但佛家结合自己的需要作了创造性的发展和丰富。  ②于五明处名、句、文身无量差别:对于体现(或表述)五明内容的名身、句身、文身(或名想或语言)的无量差别。  ③觉慧:此处主要指理智,而不是指悟道或觉悟。  ④内明处:内,特指佛教范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