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余依地第十六

19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余依地第十六

ID:8928136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2

19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余依地第十六_第1页
19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余依地第十六_第2页
19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余依地第十六_第3页
19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余依地第十六_第4页
19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余依地第十六_第5页
资源描述:

《19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余依地第十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余依地第十六  译文如此已经说完菩萨地。什么是有余依地呢?应当知晓此境界有三种相状:第一、修行境界方面的确立安置,第二、寂静方面的确立安置,第三、人身所依方面的确立安置。什么是修行境界方面的确立安置?指有余依地,除开无心地、修所成地、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等五地中的少分无余依涅槃,除去无余依地全部,所余下的诸地,称作有余依涅槃的境界。这就称作修行境界方面的确立安置。什么是寂静方面的确立安置?指由於四种寂灭而确立安置有余依地:第一、由於苦的寂灭,第二、由於烦恼的寂灭,第三、由於在不损恼有情众

2、生方面达到寂灭境地,第四、由於在舍弃喜忧情感方面达到寂灭的境地。……什么是人身所依方面的确立安置?指有八种人身所依:一是个体人身依托五蕴和合形成,二是依托生活承受享用,三是依托任立支持身心的食粮,四是依托四识认知和十二因缘流转,五是依托障碍修习善法,六是依托欲界苦恼,七是依托入定获得安适恰悦,八是依托五蕴和合最後身。什么是依托五蕴和合形成?指色、受、想、行、识五取蕴。由於依托这五取蕴,对执迷自己有真实主宰的我、对执迷自己的五蕴和合身是实有身、对执迷自己的命根可以连续不绝、对执迷自己能生出众事和被生、对执迷自

3、己能养育他人和被父母养育、对执迷自己是与其他生类不同的能修行的人、对任随意生、对有童子的纯真等等,假借言语进行意想,并借语言将所意想的事物明确描述出来:由於依托这五取蕴,对如此名字、如此生类、如此种性、如此饮食、如此领受苦乐、如此长寿、如此久住境界、如此寿量边际等等,假借言语进行意想,并借言语将所意想的事物明确描述出来。什么是依托生活承受享用?指七种生活承受享用方面的依托,即自己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僮仆、朋友、眷属等七种生活承受享用,如同前面意境界所二详尽述明的,依托这些可以知晓诸有情众生生活承受享用的

4、事。什么是依托任立支持身心的食粮?指四种食,即分段物食、情感触食、意识思食、本体识食。由於依托此四食,已生的有情众生身命得以任立支持,又能使得诸有情众生将来後有身生起。什么是流转依呢?指识对物质、感受、思想、行为认知识别的保持状态和十二因缘,即识保持对物质认知识别的趋向、识保持对感受认知识别的趋向、识保持对思想认知识别的趋向、识保持对行为认知识别的趋向,以及无明导致行为造作起、行为造作导致识起,详说直至生导致老死。由於依托此,诸有情众生在五趣中生生死死随顺流转。什么是障碍依呢?指欲界第六天天魔跟随修行人到修

5、佛道善法处,在他们修行时即前去作障碍。什么是苦恼依呢?指一切欲界都称名为依托欲界的苦恼,由於依托此欲界,使诸有情众生领受到忧苦。什么是安适恰悦依呢?指静虑入定称名为依托入定的安适恰悦。由於依托此,诸有情众生或就此现入那定,或生在那定中,长夜领受到静虑入定所有的安适恰悦。什么是後边依身呢?指阿罗汉相绩的五蕴和合。由於依托此,就说诸阿罗汉维持住最後身。问:阿汉罗比丘各种导致漏落六道轮回的烦恼永远尽绝,安住於有余依地,应当说与几种方面的依托同相应呢?答:应当说与一种方面的依托一直相应,即对五蕴和合最後身的依托:与

6、七种对生活承受享用中的六种完全下相应;与对流转的依托、与对障碍善法的依托全不相应:与其他方面的依托不必然相应或偶而有所相应。这些就称名为人身所依方面的确立安置。  原典  本地分中有余依地①第十六如是已说菩萨地。云何有余依地?当知此地有三种相:一者地②施设安立,二者寂静施设安立,三者依施设安立③。云何地施设安立?谓有余依地,除五地一分④,谓无心地、修所戍地、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除一地全⑤,谓无余依地,所余诺地⑥,名有余依地。是名地施设安立。云何寂静施设安立?谓由四种寂静施设安立有余依地:一由苦寂静⑦故,

7、二由烦恼寂静故,三由不损恼有情寂静故,四由舍寂静故。……云何依施设安立?谓有八种依⑧:一施设依,二摄受依,三任持依,四流转依,五障碍依,六苦恼依,七适悦依,八後边依。云何施设依?谓五取蕴。由依此故,施设我及有情、命者、生者、能养育者、补特伽罗、意生、儒童等,诸想等想假用言说⑨;及依此故,施设如是名字、如是生类、如是种性、如是饮食、如是领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量边际等诸想等想假用言说。云何摄受依?谓七摄受事⑩,即自己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僮仆、朋友、眷属七摄受事,如前意地已广分别,依此了知诺有情

8、类有所摄受。云何持依?谓四种食,即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由依此故,已生有情任立支持,又能摄养诺求有者⑾。云何流转依?谓四种识住⑿及十二缘起,即色趣识住⒀、受趣识住、想趣识住、行趣识住,及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生缘老死⒁。由依此故,诺有情类於五趣生死随顺流转。云何障碍依?谓诺天魔随有彼彼修善法处,即往其前为作障碍。云何苦恼依?谓一切欲界皆名苦恼依。由依此故,令诺有情领受忧苦。云何适悦依?谓静虑等至乐⒂名适悦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