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

社戏教学设计

ID:32921945

大小:9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7

社戏教学设计_第1页
社戏教学设计_第2页
社戏教学设计_第3页
社戏教学设计_第4页
社戏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戏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戏》教学设计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了解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的方法。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以及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本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结构也较复杂,真正写“社戏”的内容不多,而文章却以“社戏”为题。如何正确把握本文的主题,理解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这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要很好地、准确地对本文作整体把握,必须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各部分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懂得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些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文篇幅较长,结构较复杂,如何把握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童年生活的图画。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同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上来。设计特点:①训练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读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课堂训练得以强化;②“粗读”别于...“精读”,主要要求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对课文的主题作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

3、于下面的深入学习、领会;③互相交流、探讨,是学习中的一项很重要的素养,应加强训练与培养。提供相关材料,有利于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主题。有条件的应发动学生自己获取有关材料来进行学习,此处作一布置,引导学生课外寻找资料,也是很好的一种处理方式。首先,粗读课文,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1)查工具书,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主题,对文中人物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最后还要提出问题全班交流,把你精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认识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粗读课文,我们做得很好,大家提出的问题暂时放一放,随着进一步学习,看看能不

4、能解决。下一步,我们要细读课文,有必要一起来了解下面有关背景材料。[多媒体镜头1]①什么是“社戏”呢?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②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在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作者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

5、,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自己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阅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要理清课文情节脉络,把握叙事的详略,进一步体味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请大家思考问题:本文共记叙了哪些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本文篇幅相对较长,内容也较丰富,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理清脉络,分清主次,这是很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边看边记在书边上。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我们已经再次细读了课文

6、,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请大家看下面这些情节内容。[多媒体镜头2]A.赵庄看社戏  B.夜航去看社戏途中C.看社戏前的波折D.看社戏后归航“偷豆”E.六一公公送豆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G.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其正确顺序应该是怎样的?顺序是:G、F、C、B、A、D、E详写的是哪几件?详写的是:B、C、D略写的是哪几件?略写的是:A、E、F、G大家来思考、讨论。本文课题是“社戏”,是否该把下面这些内容删去?为什么?根据学习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能力迁移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探究、议论、交

7、流、提高、教师适时点拨,充分体现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新的学习理念。这里比较关键的是教师要视具体情况来点拨,既非灌输、包办代替,更不是强加给学生,而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一种指导。[多媒体镜头3]A.平桥村是“我”的乐土B.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C.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D.归途“偷豆”...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点拨:(讨论中学生已讲出来的,老师不必再讲)(1)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因为“我”在平桥村处处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这充分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厌恶,对农村自由生活的向往。(2)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这

8、部分主要写“我”在“乐土”的不“乐”,实际是欲扬先抑,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3)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部分写得细致,生动,关于这一点,下文我们还要来研究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