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法和elisa法检测hcv结果分析

金标法和elisa法检测hcv结果分析

ID:32925039

大小:54.9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7

金标法和elisa法检测hcv结果分析_第1页
金标法和elisa法检测hcv结果分析_第2页
金标法和elisa法检测hcv结果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金标法和elisa法检测hcv结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标法和ELISA法检测HCV结果分析张同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3)【摘要】目的探讨金标法和ELISA法检测HCV结果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木院2012年输血前HCV抗体筛检的866例对象,所有待检血清均采用酶联ELISA法和金标法进行初筛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金标法干扰因素多,假阳性率高;ELIS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理想,干扰因素少。结论HCV初筛检测是保证结果准确的首要关键,应结合临床情况两种方法进行互补性应用。【关键词】金标法ELISA法HCV结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

2、156-01丙肝主要通过输血引起,目前,实验室检测HCV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和金标法,如何快速的筛选出丙肝病毒携带者,是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感染和扩散的关键环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高效催化底物的敏感性结合的一种新型试剂分析法⑴,为探讨HCV快速诊断试剂胶体金法(胶体金免疫层析实验)与酶联免疫法的结果差异,现实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对2012年我院入院中请输血的866例对象进行输血前HCV初筛检测,其中男560例,女306例,年龄为23—78岁,患者均在输血前抽取3—5ml静脉血,共计866例血样。所有血清标木都采

3、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金标法⑵两种方法进行初筛检测,并采用卫牛部血站系统免疫质控血清作为对照。两种方法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对于初筛阳性的标木,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平行复查。结果实验发现,两种检测方法对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很理想,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对866例患者血清样本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初筛得到阳性例数4例,使用金标法得到阳性例数6例,对于ELISA法检测阳性的样本使用金标法测试均呈阳性,而使用金标法检测到6例阳性标本经ELISA法检测发现有2例阴性。讨论实验结果及临床实际操作中,金标法检测快速方便,试剂保存时间长,特别适用于急症患者及小型实验室HCV初筛检

4、测。ELIS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理想,干扰因素少,但是操作耗吋长,耗费犬,试剂开封后,如果保存不当,造成试剂失效,或者敏感性下降,会影响其以后检测标本的准确性,因此ELISA法不太适用于急症患者和标本量较少的单位。为了达到较准确的检测结果,金标法检测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掌握最适判读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吋间过短,会造成假阴性,吋间过长,会造成假阳性。金标法灵敏度较低,大于lng/ml才能检出。如果加样太多,层析太快,抗原抗体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越过了检测线,会造成假阴性。血清要充分析出,不使用溶血或含有红细胞的标本,以免在检测区出现一条颜色很浅的非特异性层析线,由

5、于金标法是目视判读结果,常会误诊为假阳性。ELISA法操作时,标本要新鳞,一般不要用肝素和EDTA抗凝的标本,因为肝素抗凝血浆会增加0D值,可能与高浓度肝素具有强大的负电荷,能吸附酶标记物不易洗脱有关;EDTA可抑制ELISA系统中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造成假阴性。采血量不能太少,最好将血液标本采集后放进水浴箱,使标本充分凝固后,再用3000rpm,离心15分钟后再分离血清,如果在血液还未开始凝固吋即强行分离血清,此吋的血清中仍残留部分纤维蛋白原,在ELISA测定过程中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造成假阳性结果;离心转速过低或离心吋间过短,由于血液离心不充分均可导致假阳性。

6、不要使用溶血或者血清浑浊的标本,因红细胞破坏释放大量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3]具有弱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作用效应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会使结果产生假阳性;血清浑浊的标本,一定要离心后再加样,以免红细胞加入,造成假阳性,溶血标本最好重新采集样本,重新检测。进行HCV检测吋,为了避免过多的产生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结果,要使用具有国药准字的试剂,不使用过期试剂,在正确处理标本的基础上,要严格操作规程,确保最适的实验条件,原则上应该采用ELISA法进行初检,则用金标法复检。如遇急需检测结果,或者无法重新采取血样,可直接用金标法检测,但应注明检测方法,便于不同医院的结果比对。如

7、遇常规标本,则必须用ELISA法检测后,方可报告结果。参考文献⑴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72.⑵叶应妩,王毓三,中子瑜,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岀版社,2006:562.[3]许文荣,王建中,编.临床血液学与检验[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