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反贫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进路——《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

贫困与反贫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进路——《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

ID:32927566

大小:62.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贫困与反贫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进路——《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_第1页
贫困与反贫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进路——《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_第2页
贫困与反贫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进路——《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_第3页
贫困与反贫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进路——《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_第4页
贫困与反贫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进路——《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贫困与反贫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进路——《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贫困与反贫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进路——《鉴往知来一一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述评》姚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贫困与反贫困始终与人类社会相伴同行,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也因此成为了历久弥新的学术命题。18世纪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催生下,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提出富有解释力的新理论与新思想,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局面。如何学习、借鉴和吸收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是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当务Z急。就此而言,《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述评》的出版正逢其时•。其敢于挑战理论命题的学术勇气和从问题出发的现实关怀,

2、无不彰显了此项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学术寻踪:深度理解和把握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贫困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在18世纪才真正出现?该书首先回答了这一疑问。尽管贫困并非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或工业化的产物,但“直到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贫困与贫富差距问题才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l]15o一方面是财富的涌流,一方面是贫者愈贫。以亚当•斯密(AdamSmith)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开启了对这一话题的学术探讨。承此,在认知贫困、解释贫困、治理贫困的发展路径上,贫困与反贫困研究衍生成枝蔓丛生的理论体系。作者以时间为序,兼顾理论的学科视野和内在关联,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学术发

3、展史,阐述了300多年来西方贫困与反贫困理论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影响。全书十章屮仅有一章介绍屮国理论,概述中国先秦至今2000多年的反贫困观点,有近一半的篇幅介绍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贫困与反贫困研究成果。这种“厚今薄古”的布局和对“他者眼光”的偏重,符合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自身发展的实际,突出了木书立足当下、反观自省的研究指向。与以往同类著作相比,其信息之完整、脉络之清晰、视野之开阔,跨度之时长,都是值得称道的。“从研究内容上看,贫困与反贫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而”[1]5,然而,从学术发展历程来看,先有对贫困概念、贫困原因、贫困类型的研究,直到1968年瑞典经济学家冈纳•

4、缪尔达尔(KarlGunnarMyrdal)的《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一书出版时,才由他首次提出“反贫困”这一研究术语,并运用“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阐释发展中国家贫困发牛与发展的机制,提出反贫困的对策与建议。贫困与反贫困以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学术研究中占据了一-席Z地。“广义的反贫困理论包括了对贫困内涵、致贫原因以及消除贫困途径等方面的探讨”[1]5。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各国政府反贫困实践的推进,以及国际机构、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贫困与反贫困研究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其研究领域、硏究视角、研究主题不断丰富拓展,从经济学到社会学再到两者并重,从单一学科迈向多学科综合研

5、究;从个体到结构,从微观到宏观再到微观具体;从国家内部到区域再到国家Z间;从相对贫困、广义贫困到多维贫困;从贫困的代际传递、贫困文化、社会情境和社会结构到社会排斥、可持续生计;从参与式扶贫、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减贫到主观贫困、信息贫困、空间贫困;从益贫式增长、包容式增长到绿色增长,等等。在理论的传承与继替中,在阐释问题的衔接与比照中,我们看到了理论之间的渊源与进路,看到了科际整合的学术视野。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为何具有如此魅力,为何能成为吸引多个学科持续关注、创新不断的研究领域?究其根本,是贫困与反贫困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简单明

6、了乂切近,但乂是一个极其复杂、久治不愈的世界性难题。它不仅受制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与政治、文化、人口、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同时,与人权、性别、生态、发展等诸多现实热点问题相互勾连,是全球共同而对的最大挑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相继出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减贫任务的广泛性与艰巨性。严峻的现实问题需要理论的指导,反过来乂为理论提供了检验、完善和深化的空间。木书引述了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完整展示了在现实需求与应用之间,理论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较好发挥了述评体裁把握动态、发现问题、启示未來的特色与长处。二、焦点议题:贫困主体识别与反贫困策略在内容庞杂、主题多变

7、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中,贯穿着一条逻辑发展主线,即“存在贫困一贫困内涵一贫困的原因一贫困的测量、分类和特征一减缓和消除贫困一反贫困效果评估一贫困与发展问题的进一步反思”[1]283-284,其屮最核心的研究议题是“贫困主体识别”和“反贫困策略”。前者是研究的入口,后者是研究的出口,抓住了这两头也便打通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筋脉。“贫困主体识别”涉及贫困内涵、贫困测量等问题,是贫困与反贫困研究的起点,也是重点。19世纪末本杰明•西伯姆•朗特里(BenjaminSeebohm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