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ID:32941508

大小:57.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1页
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2页
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3页
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孙述盛鲍崇华(上海大柏树门诊部上海200437)【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木院疼痛专科门诊的742例患者中,颈椎病76例,占疼痛门诊病人的10.2%o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采用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混合液,在颈椎病变局部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的疼痛、肢体麻木和昏晕等症,收到了相当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混合液局部注射治疗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2、。【关键词】颈椎病治疗曲安奈德【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083-02颈椎病是颈肩部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作者在2004年4月一2006年4月两年间,共门诊各种疼痛病人742例,其中颈椎病76例,占疼痛门诊的10.2%。男性36例,女性40例,平均发病年龄55.8岁(27岁一84岁)。木文重点介绍采用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混合液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的经验。此两型颈椎病发病率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因素和症

3、状特征如下:1神经根型颈椎病1.1发病原因主要是如下因素引起:①颈椎椎体、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造成压迫,②颈椎韧带等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急慢性损伤。上述两种因素都能导致颈间关节软组织炎性充血肿胀,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发于青年人,常因睡眠或长时姿势不当,造成颈部肌肉劳损所致,“落枕”即属此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起病缓,病程长,症状特征是颈肩部疼痛,伴有患侧肩背部和上臂伸侧或前臂放射性痛,性质为钻痛或刀割样痛,严重者不能平卧,咳嗽、喷嚏时疼痛加剧。颈项僵直,仰头和转颈困

4、难,有的患侧手指麻木。但肩关节活动不受影响。病程长者,可致患侧上肢和手部肌肉萎缩。颈部检查:患侧颈项部肌肉痉挛,C4・5、C5・6、C6・7等部位一侧或两侧肌肉有索状硬块,压痛明显。严重者胸锁乳头肌外缘,斜方肌,提肩肌,Tl・2患侧椎旁肋间,冈下肌及上臂外侧均可有压痛,赫夫曼征呈阳性。颈椎MRI或CT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压迫部位和程度。1.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1.2.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低枕平卧,颈部制动,推拿、针灸、理疗、内服镇痛药物等对症治疗。1.2.2颈椎牵引疗法是治疗颈部椎间盘突出的有效

5、措施。通常采用枕亥贝吊带,坐姿牵引,每次牵引0.5・1小时,每日1・2次。牵引重量因人而异,原则是由轻至重,逐渐增加,但最重不宜超过体重的20%o初次牵引以2-3公斤为宜,(女性2公斤,男性3公斤)以后渐增至&12公斤。10次为一疗程,可持续4・5个疗程。一-般在牵引3・5次以后方能显示出治疗效果。有学者根据X线照片测量牵引效果发现:坐姿10公斤,中间位牵引时,颈椎间隙后缘平均能加宽4.0mm,而颈前屈20°位牵引吋,可增宽6.2mmo可见牵引能增宽颈椎间隙,扩人椎间孔,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

6、,有助局部组织水肿的消退吸收,从而减低椎间盘的内压,使其膨岀或突岀有所退缩,促进椎间关节半脱位的复位,使椎动脉的弯曲和扭转得以改善。其有效率在90%以上。(引自李仲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231页)1.2.3局部药物注射疗法此种疗法的机制,是将具有良好消炎作用的混合液直接注射到病变局部,使软组织的炎性水肿消退,使增生性的病变消解吸收(约需时4・8周),从而⑴解除脊神经的刺激压迫,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使疼痛消除。经验证明,其效果极显著。注射液的配方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5mg(2.5ml)+维

7、生素B12注射液0.5mg+l%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共14ml为一个基本治疗剂量,一般一次治疗用一个剂量。注射部位确定在有肌肉紧张,压痛明显的部位(如C4・5、C6■刀的一侧或两侧的颈紙棘肌外缘(或斜角肌间隙),进行局部注射。进针点在距正中线外侧约2-3cm>棘突平面的两侧(或一侧),压痛明显处,做标记。有手指麻木的患者,常在同侧Tl・2椎旁肋间隙压痛,应选为注射点。对肩背和上臂痛疼者,也应在若干明显压痛点处进行注射。注射方法患者坐位低头,胸靠治疗床边,额前垫一枕头,常规消毒皮肤,用4cm长5号

8、牙科针头,按已确定的注射点分别注射。进针吋要与皮肤垂直,针头触及骨质时,后退少许,再沿横突上缘斜向上方进针约0.5-lcm左右,抽吸无血或脑脊液后,注入上述药液2-3ml;然后退针至横突上,再沿横突下缘斜向下方进针约0.5-lcm左右,抽吸无血或脑脊液后,注入药液2・3ml。根据病情需要,一次可做多个部位注射(4・8点),最多可用两个剂量。注射毕,局部垫一消毒纱布轻轻按摩片刻,以促进药液消散吸收。注射后,患者常有头晕感觉,系正常反应,半小时后自行缓解,无需处理。每1・2周一次,三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