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ID:32952622

大小:59.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_第1页
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_第2页
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张晓乐毛春谱李小毅张红梅蔡文婷(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无锡214062)【中图分类号1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120-02【摘要】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口服两种或两种以上降糖药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附素组(观察组)和单用重组甘精胰岛素组(对照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

2、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的改变及低血糖发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BG、HbAlC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C肽较治疗前上升(p<0・05),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且未增加BMI和低血糖发牛率。结论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胡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体重和低血糖风险。【关键词】2型糖尿病西格列汀重组甘精胰岛素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ftβ细胞功能逐渐衰渴,患者常需使用胰岛

3、素替代治疗,且胰岛素用量不断增大,导致患者低血糖风险增高、体重增加等。反复低血糖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患者依从性,而体重增加则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引起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最佳的治疗方案应在控制血糖的同时避免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一一磷酸西格列汀,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素水平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并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糖异牛[1],实现降糖效果。因其胰岛素促泌作用为葡萄糖依赖性,故低血糖发牛率低。木文对于西格列汀联用基础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及安全性做一观察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研

4、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未使用过胰岛素及DPP-4抑制剂,现口服两种或两种以上降糖药治疗且血糖控制不佳,HbAlc≥7.5%,FBG≥8.0mmol/L,排除伴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急性心肝肾疾病、肿瘤、感染创伤等应激因素、慢性肠道功能紊乱者。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45〜70岁,平均(57.38±5.93)岁,病史3〜12年,平均(7.88±3.16)年,BM

5、I23.0〜28.5kg/m2,平均(25.21±2.05)kg/m2。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初始BMI、初始FBG、初始HbAlc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停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观察组:早餐后西格列汀(商品名:捷诺维,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100mg口服,每天1次,并每晚唾前皮下注射重组甘精膜岛素(商品名:长秀霖,甘李药业有限公司)。对照组:每晚唾前皮下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每天一次。胰岛素起始用量按

6、0.2U/(kg·d)计算,每2〜3天根据患者末梢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1.3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吋采用亲和层析法检测HbAlC,自动生化仪检测FBG、2hBG,放免法测空腹C肽,同吋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BMK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以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供糖后症状缓解或血糖≤3.9mmol/L定义为低血糖事件,如血糖≤2.8mmol/L并出现意识障碍或需他人协助为严重低血糖事件。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结

7、果以(・x±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2hBG和HbAlc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2hBG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FB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空腹C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BMI水平较观察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

8、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发生低血糖3例,发生率9.7%,对照组发生低血糖4例,发生率12.9%,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3例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