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视角

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视角

ID:32956892

大小:62.3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8

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视角_第1页
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视角_第2页
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视角_第3页
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视角_第4页
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视角编者按:作为广西高中课改化学学科专家组组长,本文作者在进行广西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A类重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实验研究”的研究过程中,借鉴国内其他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多年采用行动研究的体会,梳理出了如下理念新、涉及面广、具有极大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观察的视角,以此对柳州市乃至我区其他市县教师进行培训,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

2、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和任务适应学习者。因此,我们可以从下面一些视角观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观察目标性,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是否合适,师生是否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心理学实验表明,有明确的目标较之无明确的目标,可以节约60%的课堂时间而获得相同的教学效果。布鲁姆反复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可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1.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目标

3、是一个整体,三者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长期目标,而不是某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如果硬要每一节课都写出一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那就是形式主义地“贴标签”了。2.认真制定和表述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

4、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因此,目标表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此外,教学目标还应简明、具体、可操作,要用“识记、复述、列出、辨认、区分、比较”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行为动词来表述。3.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我们执教的每一堂课,都应是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回顾教学目标以检核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不应是由教师单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并在上课的过程中用多媒体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展示”给学生。虽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完全达到既定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

5、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只是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的课堂教学,是不足取的;同样,那种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了知识与技能,或者是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通过讲授偏面强化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观察层次性,就是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层次。受遗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如提问、做练习、布置作业、进行评价等)时,应兼顾学生学习能力的不

6、同层次。如果总是反复提问那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坐在前排的几个学生或者是举了手的学生,那么,在层次性教学方面便是有缺陷的。1•在思想认识上,要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认为人的智能是由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

7、等9种智能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能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9种智能,只是这9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也就是说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即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根据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教师更乐

8、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我国历来就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说。宋代的朱熹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赞不绝口,他说:“圣贤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