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研究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研究

ID:32958280

大小:56.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8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研究_第1页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研究_第2页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研究_第3页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研究_第4页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研究的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普通外科所有手术患者的切口进行观察,并于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63例次手术患者中,10例次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3.8%;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手术以胃肠道手术和胆道手术的SSI发生率最高;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异常、急诊手术、失血、切口类型、糖尿病、引流为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危险指数越高,切口污染越严重,SSI发生率越高。關键词:外科手术部位

2、感染;危险因素;目标性监测中图分类号:R6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5-0719-03手术部位感染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手术部位感染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医院感染的35%〜40%,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部分。为了解普通外科不同手术不同危险因素情况下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其感染的发生率,笔者对2012年1〜6月在本院普外科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了SSI及相關危险因素的目标性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2012年1〜6月在本院普通外科实施甲状腺、乳腺

3、、腹部手术的患者共计263例次,其中男163例,女100例,年龄4个月至83岁,平均48岁。1.2调查方法1.2.1调查程序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每例调查对象均填写统一的“外科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到普外科病房观察并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查阅病历、询问医生,观察换药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核对每位手术患者的联系方式,对手术患者宣传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方式,并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出院后1个月电话询问切口愈合情况。1.2.2SSI的诊断标准及手术切口分类方法SSI的诊断根据我国卫生部医政司制订的《医

4、院感染诊断标准》;手术切口分为4类:I类为清洁切口,II类为清洁〜污染切口,III类为污染切口,IV类为污秽或感染切口。1.2.3手术危险指数的评分标准本次调查选定3项感染危险因素: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美国麻醉学会评分(ASA)作为影响术后感染危险指数比较的依据,根据每例手术的累计积分来确定该手术的危险指数,将患者的危险指数分为0、1、2、3四个等级。危险因素评分标准:手术时间W75百分位数为0分,>75百分位数为1分;切口清洁度:清洁、清洁〜污染为0分,污染为1分;ASA评分:1、11级为0分,III、IV、V级为1分。美国麻醉学会评分(ASA)标准:I

5、级为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全身性疾病;II级为有轻度或中度的全身疾病;III级为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IV级为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全身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V级为病情危急,属紧急抢救手术。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Epidam3.0进行双轨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单变量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采用backwardconditional法。1.结果263例次中共有10例次发生SSI,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8%;感染发生时间为手术后3〜

6、lid,9例为住院期间发生,1例出院后发生;感染发生的部位:7例为浅部切口感染,3例为深部切口感染。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异常、急诊手术、失血、切口类型、糖尿病、引流为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危险指数越高,SSI发生率越高。见表1。3.讨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感染,已有资料表明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是降低术后感染率的有效措滋,能降低32%的医院感染。通过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发现SSI病例,及时判断和消除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改进措施,预防SSI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3.1重视危险因素手术危险指数越高,切口污染越严重,SSI发生

7、率越高。本调查以胃肠道手术和胆道手术的SSI发生率最高,故警示手术医生在各类手术之前必须做充分讨论,把所涉及危险因素充分加以分析,尽可能控制危险因素的影响,以降低术后感染率。3.2根据SSI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此次调查显示,普外科SSI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滋进行目标性监测,才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3.2.1白蛋白与血红蛋白现已认识到感染的发生涉及细菌与宿主之间的内环境恒定及其平衡。术前血清白蛋白过低往往提示患者的营养状态或肝功能较差,对手术的耐受力差。贫血亦可影响切口愈合,使感染率增加;因此,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应做好改善营养状态

8、及增加肝功能储备等术前准备,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