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八万四千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ID:32969359

大小:9.66 MB

页数:136页

时间:2019-02-18

《八万四千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_第1页
《八万四千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_第2页
《八万四千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_第3页
《八万四千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_第4页
《八万四千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万四千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目录彩插前言认识佛教关于因果与轮回关于修心和修行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乘上师和传承活佛体制与转世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关于死亡前言在我少年时,中国的现象非常神秘莫测,我从大人们那里听到各式各样的事。一方面,中国是个让人生畏的国度;但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佛国,拥有一些最为重要的佛教圣地,一些伟大的帝王曾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佛法护持者。我也是听着文殊师利菩萨在五台山化现的传奇故事长大的。多年以后,我有几次机会访问了中国。尽管时间流逝,有关中

2、国的悖论和矛盾给我带来的困惑却从未停止。一方面,据我有限的观察,今天中国的城市里,Prada专卖店好像比书店更多;但同时,我却在机场和火车站的畅销书柜台上看到关于精神和灵修的、特别是佛教类的书籍,这使我觉得不可思议。在这个国家,有的年轻人卖肾去换iPhone;同时,在这个国家,也有很多年轻聪明的大学毕业生能够瞬间抛弃世俗荣耀去追寻心灵真理。对我而言,这恰好证实了佛陀说过的话——无论我们人类发明了多少办法来让事物变得更简单易行、功能强大、可测度、可称量,因无法让一切尽在掌握而带来的愤怒也永远不会消失。事

3、实上,我们在物质上越富有,我们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就越强烈而明显。然而,和很多国家不同,中国有着追求更高真理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孕育了一些世上最伟大、最有智慧的人,如老子和庄子。我毫不怀疑,即便在这个物质主义的时代,在霓虹灯、摩天大楼、咖啡馆和百货商场之间,那些不安于眼前情景并想要超越这一切的中国人,会寻找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一如往昔,我感觉佛教将会在中国人的心灵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论是在理智层面、在迷信层面,还是在真实觉悟的层面。我自己就是一名佛教徒,最近去西安法门寺朝拜佛指舍利的时候,我深受鼓舞,倍

4、感欣慰。在那里,人们对佛指舍利无微不至的照料与无以复加的恭敬,即使在佛陀的故乡菩提伽耶也是看不到的。所以我感觉佛教会在中国驻留,至少目前来说是这样。为什么不呢?如果我们所拥有的全都可量、可数、可见,那生命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能够拯救人类的是我们对其背后的秘密——最有力量却不可测度的心灵奥秘——的关心与好奇。而在中国道家和佛教的传承里,探索这种奥秘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当我和中国朋友们吃饭或喝咖啡时,他们无论老少,都并不仅仅把我当成可以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或香港赛马赢家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想要探究奥秘、了解

5、未知事物的愿望,引燃了很多场对话的火花。如今这个年代,当我们啜饮咖啡、茶或者法国白兰地时,我们极少讨论诗歌、书籍和哲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如果我们讨论这些,咖啡和法国白兰地将会变得很有格调。伦理道德家可能会认为,喝着白兰地或者吸着雪茄烟讨论佛法是不合适的。但考虑到物质主义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们的时间又是如此短暂,一个精神主义者可能会认为,即便我们只是在咖啡桌边零星而随意地聊上几句佛法,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本书中的问答是在咖啡馆里或足球比赛间产生的,并不是什么深奥或者能给人启发的内容。但是

6、如果你碰巧读到它们——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殊胜的业[1],抑或你与佛法的业缘仅限于我们问答的可怜水平上——你可能会因此产生好奇心,从而更加专注地去探寻那些物质主义世界所无法测度或预测的事物。希望至少对一部分人而言,这本小书能发挥另外一种作用。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中国在不断改变。尽管信息技术的新形式激增,但讽刺的是,过量的信息供给却使很多年轻人似乎比从前更加疏离。全球上百万人正在日益激烈地挣扎,为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给自己找一处容身之地——不仅指一份好工作,还包括找到一种办法来弄明白自己究竟是谁。为

7、了寻求身份认同,我们甚至听说数以千计的人采取了难以想象的极端手段。因此,要指导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处适当的位置,有效信息就显得日益关键。希望接下来的对话至少能够为一些正怀着热诚而探索的人开启大门。接下来的部分是由于TashiColman,XiangRen,AmyAng,JunXie,PawoChoyningDorji,JenniferQi以及RugorNass的臣民JaneWang的勤奋与坚持而诞生的,他们不仅提出问题,还承担了录写、翻译等工作。[1]业(英Karma):业是相关于我们身、语、意的因

8、果规律。根据佛陀的教言,众生的命运、悲欢以及对于宇宙的感知并不是随机发生,或由某种神祗的意志决定,而是过去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同样,众生的将来也是由现时正面或负面的行为所决定的。认识佛教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1.为什么我在这里?我是怎么成为现在的我的?为什么我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强烈的好恶,而对其他的人和事物却漠不关心?为什么我是中国人而不是阿拉伯人,为什么我选择出生在北京而不是摩洛哥?为什么我甚至有“心”?总之,佛教怎么解释,为什么事物是现在这个样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