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讲记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讲记

ID:12975351

大小:87.53 KB

页数:79页

时间:2018-07-20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讲记_第1页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讲记_第2页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讲记_第3页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讲记_第4页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讲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讲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普贤上师言教》主讲人: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现场翻译:马君美(一)我非常高兴给各位介绍巴珠仁波切的大作《普贤上师言教》。在座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详细的加行的教授。这次我会把《普贤上师言教》全部的口传都完成。因为这本书本身非常详尽非常深奥,我会从中取一些精要部分跟大家讲解。为什么我这次会讲这本书有两个理由,最重要的理由是在藏传佛教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授叫口传——隆,口传的传承在现在这个时代慢慢的在消亡之中。像我们这些现代人既没有时间又没有耐性。为了要维系口传的传统,这次想把整本的口传全部传给各位。口传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佛教徒都是跟从一种正确的见地——因、缘、结果。我们所谓的修道

2、,实际上就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正确的因和缘,以致让你可以得到成佛的结果。因、缘、结果为什么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运作呢,因为他们之间有相当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把因、缘、果中间结上正确的缘非常重要。就算你今天要煮一颗蛋,正确的因缘也必须要联系在一起,如果因和缘没有正确联系起来,这颗煮出来的蛋也未必是你所期望的。所以结这个缘是要求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在上头的。所以当我口传整本书给你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结了和写这本书创始者的一个因缘。尤其这本书,是由吉美嘉威纽固把他的上师吉美林巴的教授写下来,他有两个最主要的学生,其中巴珠仁波切又把他老师吉美嘉威纽固的教授完整的写下来。如果你会藏文你就会知道《

3、普贤上师言教》是用非常美妙的地方方言写的。在那个时代并没有mp3等录音装置,任何人听到都可以当做听到当时大师的亲自的教授。吉美林巴主要的来源是他的老师隆钦巴……最终让你联系到普贤王如来。这个书的书名本身就有很多种解释的办法。巴珠仁波切说这本书全部都是他的老师吉美嘉威纽固亲口讲的。这个教授从吉美林巴,吉美嘉威纽固,巴珠仁波切,敦珠仁波切,宗萨仁波切,再传到你的耳朵里。这次教授的形式是,任何地方我想到什么,知道什么,就解释给你听,其他时间你就听这个口传。这个书的名字里面最前面是大圆满,如果你问我你这次教的是大圆满么?我会非常有信心的回答你说,是的,我是教大圆满。大圆满就像眼球一样。

4、如果你拿在手里,那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如果你放开,你会看到所有的东西。如果你要抓着眼球,只要两个手指就把它抓住了。如果你放开,你却会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多到这些信息你自己都没有办法去处理的程度。大圆满是绝对简单的一个东西,其实不止大圆满,佛的任何圣义谛的教授都是绝对简单的。因为它这么简单,所以我们一开始想要描述它,就把它的简单性给毁掉了。有点像中国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超越一切的思想,各种表达的方式,一切的语言,文字,各种征象。在以往,中国、印度任何有关圣义谛的教授都是非常简单的,不止佛教是这样。下面讲的这个,可能有佛教徒先入为主的观念,大圆满的教授非常简单,但又完完全

5、全对复杂性敞开自己,所以大圆满并不会因为自己简单而把自己完全孤立起来,会把简单性和复杂非常完美的调和在一起。所以你会听到,藏传的某个修法不需要修持就可以证得佛果。这种讲法对还没准备好的人来说,一听到这种说法就会觉得我什么都不需要修,因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的话就可以成佛,你就把自己孤立起来了。这种孤立是很不舒服的,这种孤立就像坐牢一样,孤立你自己,把你自己锁在了一个什么都不做的概念里,把钥匙自己吞掉了。也没有备份,你就困在这种状况里,这种情况你也没有办法真正享受它,如果你很希望从这种状况里跑出来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又去大便里找里面有没有你的钥匙。那样做其实蛮复杂的。我知道很多人非常

6、痛爱大圆满这些字句和方法,从某个程度讲,我蛮赞赏这个态度,一方面来说,我非常赞赏这些人被大圆满所谓什么都不做吸引过去。但是偶尔被这种什么都不做吸引一下是一个状态,但是你能够把什么都不做的见地都运用在每一个状况每一个时间,这完全是另一档事儿了。因为我们有非常强烈的串习要“做什么”,所以我们第一个需要得到“我们不想再做什么”的这一种心态。否则的话,就像你所拥有的佛教的、哲学的书,偶尔从书架上拿下来看看,给你一种哲学式的答案,这会给你一种满足,但这并不表示你改变了,你只是觉得满意了。你还是原来那个你,这种道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最先发展出你希望什么事都不做,为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对“我

7、们想要做些什么”的态度有出离心。这种出离心是我们要看到我们总是想要搅和在“我要做什么”的状态里的过错是什么。如果我们总结一句精华的话,《普贤上师言教》是非常有系统的,非常详细的,一步一步教导你,第一,对“你想要做什么”的想法产生一种非常不舒服,想要离开的感觉。最终让你发展出希望什么都不做的感觉。为了要这次的口传和教授,我要提醒各位两个发心,你的发心必须是非常广大的。这个“大”是真正的大,大到你不能想象,例如你想要有一个计划,想要建一个天梯通到天上,一般的人没有办法发这样的大心,一般的人只能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