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能力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能力分析

ID:33009930

大小:2.47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2-19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能力分析_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能力分析_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能力分析_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能力分析_第4页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能力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能力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叉城市轧过交通一络追输能力研究广州l条线18.5km、天津7.4km。进入2l世纪,我国首次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入国民经济第10个血年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特别是大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目前我国已经批准立项或者原则同意兴建地铁和轻轨道路的城市有:南京、深圳、青岛、沈阳、重庆五个城市,而大连、长春、哈尔滨、鞍山、武汉、杭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也正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0个城市『F在建设24条轨道交通线共575km,如表1.2所示。我国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表1.2序号城市线路长度(km)形式l北京尔直I’J一硝直门4

2、6高架、地面2北京八通线18.9高架、地面3北京地铁5号线27.7高架、地面4北京地铁四号线26.2地铁_)北京地铁十号线24.58地铁6北京地铁奥运支线4地铁7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22.3高架、地面8上海轨道交通l号线北延伸12.45高架、地面9上海莘闵线(5号线)17.16高架、地面10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9.5地铁ll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14高架、地面12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22.6地铁13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37高架、地面14J。州地铁2号线31地铁15J“州地铁二号线35.86地铁16南京南北线16.84地铁、高架17深圳1号线14.2地铁18重庆2号线17.11跨

3、座式独轨19重庆较新线18轻轨20人连黑石礁一金石滩46高架、地面21武汉1号线27.43高架22长春1号线14.6轻轨23天津滨海线45.4高架、地面24天津1号线26.2地铁上海是人口密集、中心城区交通严重拥挤的国际大城市,城市人口、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交通需求大大超过了道路系统的供给能力,建设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解决上海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上海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十五”期间上2日*^,H}tt*^t审^ti4^*t鼾t女*£{I—j遗曼基髫!夕万芗攀三}2问题的提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会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文

4、献f91中提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广义是指由地铁、轻轨及其他轨道交通系统组成的城市快速客运交通系统网络.它往往由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这些不同的轨道交通线路的连接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由不同的连接方式又可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为连通型和非连通型两种,运营组织分为共线和独立两种方式,旅客出行日4存在换乘与不换乘两种方式。目济大学硬士学位论文城市轧道交通闩络退簖能力研宪运输能力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重要的参数。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计算、利用、加强和发展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11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概念是这样表述的: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是通过能力和

5、输送能力的总称”。而输送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线路通过能力、列车编绀和列车定员数,由于列车编组和列车定员数的计算分析比较简单,因此对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分析主要是指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分析。文献【2】中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能力定义为“某股道上,某1小时内所能运载的总旅客数”。文献11,2】都把“系统”定为线路,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实际上是轨道交通线的运输能力。目前点(车站)子系统能力研究、点线点(车站一线路一车站)子系统的研究已从静态发展为动态,从确定性发展为随机,以及随机有控和有控随机,但将轨道交通网络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其通过能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仍是一个空白。虽然点系统能力、线系统能力

6、的研究是路网系统能力研究的基础,但孤立地研究点或线,或点线点直线系统的能力局限性较大,结果会有片面性,所以从宏观和系统的观点讲,“城市轨道交通通过能力”应该是轨道交通网络系统的总体通过能力,而不是指组成路网各子系统的通过能力,即不是指点子系统的通过能力,也不是指点线点直线子系统的通过能力。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有连通型和非连通型之分,不同网络形式的通过能力的计算也是不同的。对于非连通型网络,由于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之间行车没有相互干扰,所以网络的通过能力只是网络中不同线路通过能力的叠加,比较简单,不是本文研究重点。而连通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由于线路结构的特殊性,网络中行车组织的多样性,

7、虽然其网络的通过能力是由整个网络中通过能力最小的区段决定,但是以理论的和理想化条件为依据计算确定的通过能力,只有在严格的“按图行车"、设备无故障、行车不中断、列车运行无延误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而上述约束条件在实际运输工作中很难具备。事实上列车运行过程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是不均衡的,列车占用区间时间并不完全相同,设备故障更是在所难免。而且运行可靠性,往往由牵引动力、基础设施和列车时刻表之间相互作用决定的。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随机延误就会发生。常规的计划技术是无法有效预测系统可靠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