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41例

核磁共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41例

ID:33017566

大小:57.4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9

核磁共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41例_第1页
核磁共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41例_第2页
核磁共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41例_第3页
核磁共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41例_第4页
核磁共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41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磁共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41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核磁共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41例【摘要】目的:提高核磁共振技术在神经源性肿瘤定位和诊断中的精确率,并对MRI在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并总结分析41例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MRI结果与表现。结果:41例中神经鞘瘤为24例,神经纤维瘤13例,其中单发12例,1例为多发。成神经细胞瘤1例和节细胞瘤3例。长T1、长T2共23例。41例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有囊变4例。结论: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定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具有临床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椎管;神经纤维瘤;核磁共振;神经鞘瘤;成神经细

2、胞瘤;节细胞瘤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占据椎管内肿瘤的比例达20~35%,是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1-3]o椎管内肿瘤最常见的是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4-6]o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基本都属于良性肿瘤,其发病率是椎管内各类肿瘤中最高的[7,8]o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总共分析了我院1998〜2009年收治的41例神经源性肿瘤病人,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范围分布在6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8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的及手术方法进行过证实。1.2检查方法使用GE0.25T磁共振机。所有病例都采取GEO.25TMR扫描仪行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表面线圈。扫描

3、具体的方式为:平扫为矢状位SE序列T1WITR/TE471/10.6ms,T2WITR/TE2875/llOms;横轴位T1WITR/TE580/11ms,T2WITR/TE2780/112ms;冠状位T1WITR/TE108/5.6ms。间隔和层厚为5mm,层距为2mm,矩阵为256X256。各例均进行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扫描。增强扫描用扎喷酸葡胺做造影剂,剂量定为每千克体重0.1毫摩尔。1.3影像分析采用双盲法由三名副主任医师对影像学进行阅片诊断:病变的观察应该包括病变发生的部位、病变信号的强度、占位效应和在进行过增强扫描后病变强化的程度与形态。2结果

4、与分析1.1神经鞘瘤41例中神经鞘瘤为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均为单发。位于颈段有9例,腰段6例,胸段9例。24例神经鞘瘤中髓外硬膜外发病3例,硬膜下17例,硬膜内外联合共4例。不规则形的有6例,圆形或类圆形的18例,并且位置多不在中间,界限清晰,具有明显的轮廓。同时发现脊髓具有位移和受到挤压变形现象。24例中有13例表现为长T1、长T2,4例表现为等T1、等T2,等T1、长T2有5例。另外,还有2例表现为长T1、混杂T2o所有病例均有增强扫描。在增强扫描中有12例均匀的显著强化,占总比例的50%,4例不均匀增化,1例轻度强化,环化增强的有7例。2.2

5、神经纤维瘤41个病例中神经纤维瘤13例,其中单发12例,1例为多发。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的MR信号特点基本类同,13例中有10例表现为长T1、长T2。神经纤维瘤13例中伴囊变的有4例,占总比例的30.8%o增强扫描显示均匀强化7例,环状强化5例。2.3成神经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1例,位于颈段与胸段二者交界的位置。扫描信号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环状强化。2.4节细胞瘤在41个病例中节细胞瘤3例,位置均定为在胸段稚管内,并且从椎管内长到椎管外部,呈现出长条状肿块。表现为等T1、长T2的信号,均匀强化。3讨论在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定位时主要采用CT、普通X线以

6、及骨髓造影技术,但是要实现对其定性诊断难度很大。MRI作为一种最方便、最安全的影像诊断方式,因其具有多序列、多方位成像、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直接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损伤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位诊断中广泛采用的影像学方法[9-12]o1.1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椎管内发生的常见肿瘤有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二中肿瘤有某些相似的特征特性,因此在MRI诊断中必须进行仔细鉴别。一般来讲,前者的发病率较后者会低。脊膜瘤一般形态小,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容易有钙化现象,增强扫描时为均匀强化[13,14]。脊膜瘤一般在女性中发病较多,不会出现囊变

7、或坏死的现象,也很少会向椎间孔生长。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通过CT、MRI增强扫描等影像学的诊断分析,可以被准确的定位甚至定性诊断,在临床病例分析及诊断治疗方面意义重大。3.2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是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重要组分,均属于外胚叶结构,并且二者在MRI的表现方面容易被混淆[4,5]。首先是神经鞘瘤常常单发而神经纤维瘤易多发[15-17]o增强扫描时神经鞘瘤多表现为环状增强,而后者常常表现为均匀强化。神经鞘瘤早期周围强化,并且后期通常会有显著的神经移位,而神经纤维瘤起源的神经会由于肿瘤的吞没而消失。另外,神经鞘瘤的主要成分是鞘细胞,而神

8、经纤维瘤的主要细胞属于神经纤维细胞。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