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教科书比较分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为例

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教科书比较分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为例

ID:33068614

大小:4.09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2-19

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教科书比较分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为例_第1页
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教科书比较分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为例_第2页
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教科书比较分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为例_第3页
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教科书比较分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为例_第4页
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教科书比较分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教科书比较分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

2、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擞日期:Ⅻ。厶:ff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指导教师签名:.一1。’∥·一“i警¨藩:j≮!P一-、’r7。’c,’£oj:”:ji≥∥鬈i,r电话:——邮编:——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己l言_JI口2001年9月,我国正式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建国以来较

3、大的一次课程改革。改革辐射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等各个层面。其中,在课程内容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几何课程做了较大的改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下的几何课程改变了以往几何课程只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目标,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不仅包括演绎推理能力,还包括合情推理能力),并积累其几何活动经验作为几何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这一目标下,《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几何课程内容以欧几里得《原本》为主线,在扩大的公理化体系下,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呈现几何内容的

4、处理方式,而是以“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为四条线索展开空间与图形内容,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采取螺旋上升的组织方式,逐步推进课程内容。这一变动在理论界上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争议,其焦点是几何课程的难易问题、证明的设计问题以及螺旋上升等问题。在实践领域里则带来了教师对这部分内容拿捏不准、不知道该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理论上的争议和实践中的问题,使得加深对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教科书层面出发,以第三学段为例,选择在国内发行较早、影响较大、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四套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

5、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指2004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开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为华师大版,指200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开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为北师大版,指2004版)以及江苏科技出版社开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以下简称为苏科版,指2004版),对四个版本的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从知识线索和逻辑线索两个维度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比较,以寻找它们在编写体例、内容广度、内容深度、内容难度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共性、差异、特色和不足。从而发现空间与图形课程内

6、容教科书设计编写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一、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一)研究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其中,空间与图形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变动较大的一个领域。《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以欧几里得《原本》中的公理体系为主线、按照知识的逻辑线索呈现几何内容的处理方式,而是以“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为四条线索展开空间与图形内容,在遵

7、循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采取螺旋上升的组织方式,逐步推进课程内容,以实现发展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积累其几何活动经验的课程目标。新的数学课程对几何内容的处理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几何课程的难度问题、证明内容的设计编写问题以及螺旋上升问题等。而在几何教学实践中,受传统综合几何影响较深的一线教师,面对空间与图形这一新内容,普遍感到困惑和不解,不知该怎样教、教到何种程度。理论上的争议和实践中的问题,使得加深对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教科书层面出发,以

8、第三学段为例,对空间与图形领域课程内容进行研究。由于教科书属于理解课程,即编写者必须首先对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即文本课程,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才能设计编写教科书,而不同的教科书编写者对同一文本课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