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2002年版为例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2002年版为例

ID:32597106

大小:1.80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2-13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2002年版为例_第1页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2002年版为例_第2页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2002年版为例_第3页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2002年版为例_第4页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2002年版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2002年版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时期,也是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尚未形成坚硬的羽翼,对于外来事物还不具备健全的分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正确定位自己,也可能迷失自己的“复杂而脆弱”的时期。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的课程,除了“知"这一所有课程所具有的共性外,其“情”和“意”方面的个性特征尤为显著。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语文课程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人文

2、素养和精神品质的培养,承担着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重要责任。而作为传播语文知识重要媒介的语文教科书,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尤为重要。性别文化是语文教科书传递给学生的最直接、也是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信息之一,孕育于社会文化主体的语文教材及教学所体现的性别文化是高度浓缩的社会性别文化,其对男女两性的角色定位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性别观。所以,教科书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法定文化”的代表,理应为青少年提供正面健康的、为他(她)们所喜爱、可供其效仿的性别形象。然而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大部分中学语文教科书所传递出来

3、的性别文化带有明显的父系社会(p撕archy)的印迹,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在被奉为“女性圣经”的《第二性》里描述到的:“人们通常用男人这个词泛指一般的人,而女性只相当于阴性,她为有这个有限的尺度所限定,并不也相当于中性”,“古时候人们用垂直线测量倾斜的东西,而现在男性就是人类的绝对标准”。②由于男性的绝对权威,带来学校教科书所描述的社会性别文化,也常常是以男性的运作为主,女性角色不是被忽略不谈,就是被歪曲否定,极端的强调“女主内”的家庭角色或将女性视为悲剧命运的代名词。概括起来,教科书所体现出来的这种

4、意识形态的内涵包括对女性的省略(oInission)、忽视(ne91ect)、刻板化(stereotype)和歪曲(distonion)。@省略:对女性角色或女性活动略而不谈,例如,女性在历史上虽然有很多贡献,她们也热情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活动,但教科书对女性的贡献、活动、组织完全略去不提。麦当努(MacDonald,1980)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符号的灭绝"(s弘曲olic锄i11ibition)。④忽视:教科书即使提及女性,但与男性出现的次数和频率不成比例,她们只是文明社会的配角或历史

5、的脚注,而非各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刻板化:教科书描述严格的“男女有别”的特征,如在性征、人格特质、职业角色和前途、权利和义务,以及公共生活方面男女均有显著的差异。不仅“男女有别”,而且“男主外,女主内",女性的主要生活是在家务方面,抛头露面,外出谋生是不得已,也是不自然的。歪曲:教科书描述的女性本能上是依赖的,必须借助男性为媒介才能参与社会;而∞全口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圆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页

6、.@周水珍“海峡两岸国民小学社会科教科书意识形态的取向分析”,载《花莲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报》1994年第3期第127.130页.娜转引自f美)米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2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且女性角色是次等的、被动的、明显带有家庭倾向的,她们缺乏智力、能力、冒险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只能从事职位较低、收入较少、相对而言较不需要技术的从属性工作。这种描述不仅牺牲女性形象,强化男性形象,而且所提示的世界也是歪曲的,比真实的世界更显示出“男主女从”的性别主义

7、色彩。①这种情况出现在日益多元化、日益追求民主平等、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日益丰富的今天,出现在以培养未来一代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己任的学校教育中,显然是有悖于人类发展进程、有悖于“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价值统摄课程编制"的教育指导思想的。教科书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直接凭借,是影响其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如果教科书中缺乏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时代女性形象,缺乏有理想、有追求、有雄心壮志、独立自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女性榜样,而只呈现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奔波于家庭、生活、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处于被动的

8、、次级地位的女性角色,就会使学生在与教科书的常年接触中,对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产生盲目认同、适应乃至麻木。女学生的上进心和奋斗意识容易消磨在教科书所隐藏的这种对女性角色的传统定位上,进而产生回避、依赖、退缩、盲从、动摇、冷漠、偏激等不利于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思想,对女学生自我形象的确立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年久日深将不再是一种外显的不平等,它将内化为积淀在学生心理的一种阴影或一种错误的认识,影响其自我认知、矮化其人格,影响其在生命历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