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反应系数非线性模型实证研究

盈余反应系数非线性模型实证研究

ID:33147863

大小:514.94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2-21

盈余反应系数非线性模型实证研究_第1页
盈余反应系数非线性模型实证研究_第2页
盈余反应系数非线性模型实证研究_第3页
盈余反应系数非线性模型实证研究_第4页
盈余反应系数非线性模型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盈余反应系数非线性模型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盈余反应系数非线性模型实证研究TheStudyoftheEmpiricalAnalysisoftheNonlinearModelofEarningsResponseCoefficients学科专业:会计学研究生:郭雷指导教师:梅世强副教授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二零一二年六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2、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天津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盈余反应系数非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以及我国市场是否能够区分持续盈余与非持续盈余。本文首先阐述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给出本文的框架结构及技术路线;其次,基于以

3、往学者的研究对盈余反应系数及其线性与非线性模型进行文献综述,同时将本文作者前期对盈余反应系数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再次对盈余反应系数的线性与非线性理论进行研究,给出相关概念,分析了线性模型的不足并总结了以往学者对盈余反应系数的非线性研究;然后给出模型设计及研究方法、变量处理以及线性与非线性模型的实证研究;本文的最后得出了结论,总结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文章的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选用2007-2011年最近5年内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的3126个(和3106个)回归样本总体,分别沪市、深市及两市进行线性、非线性回归,回归结果表明盈余反

4、应系数具有非线性特征。此后,又引入持续盈余的概念,将以主营业务利润为持续盈余指标的样本进行线性、非线性回归,并与之前所做的以净利润为盈余指标的回归结果进行比较,总体结果表明,我国市场并不能广泛的区分持续盈余和暂时性盈余。在接下来的实证研究中,本文将回归样本划分为6个分段区间,并分别持续盈余与传统盈余进行再次的线性与非线性回归。通过对以上实证分析的分段比较,得出了盈余反应系数在分段区间内具有非线性、我国投资者在局部区间内可以区分持续盈余与暂时性盈余的结论。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盈余反应系数总体与部分均具有非线性”、“非线性因素与ERC负相关”及“我国市场能够部分区分持续盈

5、余和非持续盈余”的三个假设,并以实证研究验证了此三项假设,得出了积极正面的结论。关键词:盈余反应系数(ERC)未预期盈余累计超额股票回报持续盈余非线性模型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empiricalanalysisofthenonlinearmodelofERCandwhetherthemarketisabletodistinguishthesustainedearningsornotinChina.Firstlythepaperdescribesthebackground,thepurposeandthesignificanceofthe

6、studyandgivestheframeworkstructureandthetechnologyroadmapofthepaper.Secondly,itconductsaliteraturereviewofthelinearmodelandthenonlinearmodelofERCbasedontheresearchofpreviousscholars.Thispartalsosummarizesthepre-researchoftheauthorofERC.Thirdly,thepaperstudiesthetheoryofthelinearmodeland

7、thenonlinearmodelandlistedtheconceptsoftherelatedterms.Then,thepapergivesthemodeldesign,theresearchmethods,variabletreatment,aswellastheempiricalresearchoflinearandnonlinearmodels.Attheendofthisarticlecomestheconclusionandsummarizestheinnovationofthispaperandgivesthelackofthis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