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doc

广东省汕头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doc

ID:33224644

大小:588.8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2-22

广东省汕头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doc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doc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doc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doc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阅读(10小题,共45分)1.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论语》选读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四)②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二十六)③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也?君子人也!(《泰伯》六)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十七)⑤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

2、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十二)⑥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卫灵公》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B.见贤思齐焉齐:等同。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约定。D.子张问行行:品行。(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3、,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军:军队的统称。古代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周朝的制度,诸侯中的大国可拥有三军。B.六尺:古制六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四尺一寸,这种身高一般指十岁左右的人。31/32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C.礼乐:礼是指制度和规范,乐是指音乐形式的典礼。D.州里:古代的一种行政建制。二千五百家为州,以二十五家为里。(3)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认为,一个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必须每天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鞭策自己,改正过失。这也是孔门提倡的重要的修身方法。B.在孔子关于修身的论述中

4、,“思齐”和“自省”都强调一种“内省”的功夫,强调修炼自己要有这种道德的自觉,唯有这样才可能达到道德的完善。C.在《宪问》中,孔子提出自己更为认同的、理想的完人标准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在《卫灵公》中,孔子答子张的言论强调忠信品行的重要性,这章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讲忠信、笃敬的重要性;第二层讲如何做到“言忠信,行笃敬”。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

6、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1/32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

7、师道也师:学习。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学习。C.或不焉不:通“否”。D.术业有专攻攻:研究。(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B.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A.韩愈是针对当时士大夫阶层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习的社会现实而疾呼需要“从师”的。B.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在从师问题上的相同态度,从一个侧面批判了当时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韩愈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D.韩愈在文章的最后简单说明了写作动机,为了鼓励李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