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ID:33281783

大小:5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3

上传者:U-10915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_第1页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_第2页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_第3页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_第4页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b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主动适应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实施领导小组,工作进程安排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广大教师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全员参与,掌握并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职业技能,保证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实施,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技术型人才。一、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指导思想(一)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二)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三)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一)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缺陷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学科式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教学,其特点是课程结构按照基础课→专业基本课→b b专业技术课的三段式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又割裂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这种课程结构方便教师教学和组织管理,教学成本低。我校教学上多年来一直延续学科式教学模式,前一年半进行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学习,后一年半是实习。由于高中的扩招和就业用人制度的改变,中职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文化理论课基础不扎实,学习不很努力,常规的填鸭式文化理论课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空洞、枯燥,觉得与初中教育差别不大,厌学现象严重,上课睡觉、讲话时有发生,甚至旷课逃学。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结束时,不及格率也高的惊人。进入实习阶段后,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又忘记了,需要实习指导教师重复讲解,占用更多的课时,效果不佳。其主要缺陷表现为以下几点:1.课程的设置不合理:由于原有课程体系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活动课程,偏重理论知识和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因此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考虑就少了,教学大纲常年不变,与地方或行业的发展结合少,针对性弱。课程设置重复,实用性较差。2.教材建设滞后:表现在教学内容不能反映当今专业主流技术和科技最新成果,教材编写仍旧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编写,每四、五年才新版一次,教材形式单一,可读性、可自学性较差。一体化、模块化教材少,教材之间的衔接不好,且主要集中于中级工层次。3.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文化课、基础课起不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各门课程自成体系,专业课程没有一个明确和集中的总教学目标,更谈不上为其服务。教材也决定教师教授内容和讲授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专业课教学与实习课教学形成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的局面,不能合理地调配使用教师,更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4.实践环节薄弱:表现在教师的教学任务单一,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实习指导教师理论水平不高,并且专业课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汽修职业鉴定内容的最新操作技能,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讲授内容只能照本宣科,缺乏生产实践环节的检验,忽略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另外实习环节还存在实习设备技术含量低、数量不足等问题。b b5.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知程度差:近年来,中职学校学生的入学分数直线下降,而教学体系仍然保持不变,相反从另一方面,专业技术知识由于继承与发展的原因使得内容逐年增加,在学习理论专业课时,学生不是感到枯燥无味、不易接受,就是好不容易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等到实际应用时却因时间的迁延而大都忘却,这种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分开进行的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理论时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性不强,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6.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个性化的需求。现行的课程结构以学年、学期等为基本的学习时间单位,虽便于课程的编制及组织教学,但所有学生学习知识内容一致,进度一致,忽略了不同背景入校学生的个人潜能的差异、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灵活选择学习内容,抑制了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的发展,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观。7.课堂教学评价比较单一,都是在学科结束时进行终结性考核。检验教学成果的方法仍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特征在教学评议过程中很难得到体现。(二)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优势模块式课程体系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较,课程具有“内容职业化、课程综合化、理实一体化、体系模块化”的特点。此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独立性:模块是指在一个职业领域内,将一项工作划分成符合实际工作程序或规范的、有清楚开头和结尾的若干部分,每一职业(工种或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职业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而开发出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2.针对性:模块式教学目的非常明确。除了总体目标之外,每个模块、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完成每一个学习环节将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学生自学为主、以现场教学为主,这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b b3.适用性:采用模块式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和生存能力。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能掌握一种技能(或知识),学完一个模块就能掌握一组技能(和知识),学完若干个模块就能掌握一项综合技能。4.动态性:阐明了课程体系适应变化的显著特征。动态性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职业方向模块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一致,体现出课程设置的动态性;二是根据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可调整选修相应职业方向模块的学生人数,体现出课程选择的动态性;三是适应新技术发展,模块可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随时调整,并体现继承性、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关系。5.创新性:长期习惯于让学生采用收敛型的思维方式,通过一步一步的求证,继承传统的知识,而不善于启发学生采用发散型的思维方式,针对给出的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模块式教学体系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自己去实践,以解决问题作为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评价,是多层次。有班级层面的评价,学校层面的评价,劳动、教育和行业部门的评价,社会评价。模块式与学科式教学模式对比分析表项目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学科式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类型模块组合式、职业能力本位单科分段式、知识本位课程目标具备岗位或岗位群职业技能的操作型技术工人,侧重研究能干什么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管理人员,侧重研究学什么课程标准社会生产和职业需求技能为标准教育或劳动部门专家制定课程模式以专项技能为目标,讲求过程以理论知识掌握为目标,讲求结果b b课程内容职业所需作风、技能、理论理论和操作技能课程开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而开发的模块课程,动态以行政部门发行教材为主,静态课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帮助指导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授演示为主教学实施个性化、模块组合、通用化统一进度,刚性、整体课程评价过程评价,多次终结性评价,一次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步骤(2013年5月—2014年10月)(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宣传发动(2013年5—10月)1.成立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课改办公室、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课改实施工作小组。2.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高职院校学习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3.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湖北省中职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的学习。4.从互联网中学习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5.邀请专家、教授来校作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专题讲座。6.组织专业带头人座谈会、专业老师座谈会,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布置课程体系改革任务。7.确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课程体系改革试点专业,明确专业负责人。8.在学校网页中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专项网页。b b9.选派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和课改实施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市场调研。(二)学习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2013年5—10月)1.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高职院校学习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2.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湖南省中职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的学习。3.从互联网上查阅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成熟的先进技术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联合行业企业开发适应新岗位的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情境化教学活动,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随时学习。1.市场调研(2013年10月——11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要深入实际工作的现场,获取关于职业活动的第一资料。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课改实施工作小组对沿海发达地区及本区域相应行业、企业背景、发展状况及近五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广泛调研,分析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课程现状、专业发展趋势,现有岗位、岗位变化趋势及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的定位和就业岗位和岗位群,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调研任务为:(1)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b b(2)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3)企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4)进修需求分析。(5)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研。(6)专业定位。2.行动领域的设计对工作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设计内容:(1)专业定位。(2)在职人员的职业经历。(3)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子任务的确定。(4)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3.学习领域的设计在对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技术人员或工人完成典型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来设计学生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够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将知识点、技能点组织起来,形成主干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来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对各学习领域的描述。工作内容:(1)职业能力的分析。(2)知识领域的分析。(3)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分析。(4)专业教学计划(学习领域的方案)的设计。(5)学习领域的描述。4.学习情景的设计(2013年10月——2014年10月)b b学习情景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小型课程单元,根据学习领域中提供的可选择的学习情景,按照学习情景名称、专业名称、学习时间、职业行动能力、专业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议等方面,在内容上进一步具体化,开发出基于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工作内容:(1)专业课程的设计。(2)教学内容的设计(课时、由简单到复杂)。(3)教学模式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4)教学方法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5)教学手段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6)考核评价的设计。5.教学组织与实施(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教师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六步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实施、评估计划”这一“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工作内容:(1)构建来源于生产实际,又高于生产实际的教学项目和教学情境。(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常用的包括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3)构建“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的实训基地,实施“车间教学”。(4)进行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b b(5)制订项目课程标准、项目任务书、项目评价表、项目自评表等,并开发项目化特色的校本教材。(6)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与之配套。由于教学中注重职业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上要注重职业道德、职业安全和质量管理,而教学评价制度更注重输出结果。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变。学生通过适应新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7)建设校园网络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四、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1.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实施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1)行业专家:(2)高校专家(3)汽修教研室骨干教师:2.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办公室主 任:副主任:成 员:职 责:负责组织课程体系改革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建立网络平台,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3.成立以企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带动的全员课程体系改革实施工作小组。(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校企合作的企业相关技术专家组成。(2)课改实施工作小组由全体专业课任课教师组成。b b(3)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和专业课改实施工作小组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实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每月一次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员委员会及实施工作小组研讨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全面开展对课改实施小组的专业指导,并参与专业课程标准修订活动。(二)经费保障除国示资金外,每年在学校预决算中列出专项课改经费10万元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课程标准制定、校本教材开发等软件建设,作为教师培训、学习、成果奖励等。(三)设施装备保障为保证课改顺利实施,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创造必需的条件,拟投入50万元对现有所有教室增添多媒体设备,安装投影仪,加大软件投入。(四)师资保障教师是组织基于工作任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因素。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为途径,以教师队伍能力提高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参加省、市职业开展的各项教科研活动及项目课程开发会议,培养教师的课改意识,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专业课改新方向。同时加大校际交流学习,把教师带出去和请进来,以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2.完善专业教师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获取相关职业等级证书,对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取得相应工种高级工证书,一次性补贴1000元;取得相应工种技师证书,一次性补贴2000元,以此培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b b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各种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技的方式,切实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准,对教师参加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及指导学生获奖给予重奖,并将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作为专业教师业务能力评估和职称评定、晋升的重要依据。4.结合国家、省、市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各类培训,让更多地专业教师有机会从单一理论教学型教师转变为能文能武,能“理”能“实”的双师型教师。5.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通过传、帮、带,由一个带动一批,使得我校每个工种都有一批真实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学能手,为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项目课程开发提供人才保障。五、评审程序(2014年10月)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评审论证程序是:(一)由课程体系改革实施领导小组组成专家组阅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材料;(二)听取专业带头人汇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三)专家提问,专业带头人答辩;  (四)专家集中评议,给出评审结果和整改建议;(五)教务科依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对通过评审论证的专业课程体系发文确认。未通过评审论证的专业课程体系整改后向教务科提出申请,由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复评。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