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教案01

《宋明理学》教案01

ID:33399299

大小:47.8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5

《宋明理学》教案01_第1页
《宋明理学》教案01_第2页
《宋明理学》教案01_第3页
《宋明理学》教案01_第4页
《宋明理学》教案01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教案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明理学》教学案(一)创立背景(二)创立过程(三)历史影响探究问题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宋明理学兴起的必要性——儒学的困境(汉代以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A、儒学的困境的表现:(1)东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2)魏晋时期新思想流行,道教的兴起,尤其佛教的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3)唐末五代以后,已沦为笺注(笺注就是对古籍的注解)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B、儒学的困境的原因:(1)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2)儒学本身日益沦为笺注之学,受到质疑2、宋明理学兴起的可能性——儒学复兴运动A、唐中后期:韩愈、李

2、翱提出复兴儒学⑴主张:①韩愈:A.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B.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岀了儒家的“道统”思想。②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來理解孔子之道。⑵意义:韩李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B、、北宋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1)原因:①唐代韩愈和李翱的复兴儒学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②北宋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⑵主张:①推崇《春秋》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②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反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攵兴儒学③强调“华夷Z变”,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Z教。⑶影响:①研习儒经义理

3、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社会氛围逐渐形成.②理学应运而生。【资料:1、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他认为佛教自外与天下国家,灭弃封建伦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2、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

4、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T也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乂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侣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Z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他一生排斥佛教。3、李翱(772〜841),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一说为赵郡

5、(今河北赵县)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25岁时,在汴州与韩愈相识。从此,追随韩愈,勤奋好学,I•専学有才,并娶韩愈侄女为妻。他与韩愈经常在一起,谈文论学,写作古文,维护儒道,反对佛老,发表文学主见,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德宗贞元十四年(798),李翱中进士第。4、道统: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孟子认为孔子的学说是上接尧、舜、汤、周文王,并自命是继承孔子的正统。道统”一词是由朱子首先提出的,朱子虽然最早将“道”与“统”合在一起讲”道统“二字,但道统说的创造人却并非朱子,而是千百年来众所公认的唐代的儒家学者韩愈。韩愈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道“。他说:”斯吾所谓道也

6、,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他所说的儒者Z道,即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徳。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同上)“道”,概括地说,也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尧以是传Z舜,舜以是传Z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同上)这个传承系列类似于佛教所说的“法统”,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也就是朱子所说的”道统“。朱熹则认为,儒家的道统是以周敦颐、二程(颖、颐)上承孟子的,而

7、自己又继周、程为儒家止统。道统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护身符,后来遭到反道学家的猛烈抨击。】探究二创立过程: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理学的创立、成熟与发展二、北宋一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⑵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的目的,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需要。⑶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⑷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2、思想來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