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

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

ID:33409031

大小:1.35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2-25

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_第1页
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_第2页
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_第3页
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_第4页
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学校代码密级编号硕士学位论文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学科专业:外科学研究方向:神经外科学研究生姓名:李海龙学号:Y0902107学位类型:科学学位导师姓名:杜贻庆教授二O一二年四月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

2、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桂林医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桂林医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

3、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II目录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1中文摘要………………………………………………………………1ABSTRACT……………………………………………………………3英汉缩略词对照表……………………………………………………………6前言……………………………………………………………………71材料与方法…………………………………………………………81.1实验材

4、料与仪器…………………………………………………………81.2实验方法………………………………………………………………82结果…………………………………………………………………112.1鞍区两个解剖间隙………………………………………………………112.2经两个间隙对分叉部的解剖……………………………………………122.3分叉部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123讨论……………………………………………………………………193.1鞍区两个解剖间隙……………………………………………………203.2经两个间隙对分叉部的解剖…………………

5、…………………………203.3分叉部及其周围结构……………………………………………214结论…………………………………………………………………26参考文献……………………………………………………………27综述…………………………………………………………………………3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38致谢……………………………………………………………………………39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研究中文摘要目的:(1)研究翼点入路相应部位的显微解剖结构,并在该入路下观察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露及其与周围血管神经

6、的关系;(2)去除颅盖,切除部分脑组织,逐步深入观察并测量基底动脉分叉部的行程,主要分支,变异,以及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为临床该区域的动脉瘤手术、介入手术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0例在甲醛溶液中充分浸泡的带颈成人尸头标本,按翼点入路方法逐层解剖,通过鞍区第Ⅱ和第Ⅲ间隙观察并测量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露及其与周围血管和神经的关系。锯开颅骨并切除部分脑组织,观察和测量基底动脉分叉部血管分支(小脑上动脉(SCA),大脑后动脉(PCA),中央内侧动脉等)及其与周围神经(动眼神经)的行程,分支,变异以及相互位置关系。结果:(l)鞍区第Ⅱ间隙左侧

7、外侧边长度为(6.69±2.45)mm,内侧边长度(6.52±1.77)mm,底边长度(3.35±1.88)mm,右侧外侧边(6.72±2.03)mm,内侧边(6.57±1.69)mm,底边(3.47±1.57)mm,双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鞍区第Ⅲ间隙左侧外侧边长度为(7.13±1.73)mm,内侧边长度(6.35±1.48)mm,底边长度(4.95±1.78)mm,右侧外侧边(7.54±1.52)mm,内侧边(6.67±1.39)mm,底边(5.11±1.54)mm,双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2)经第Ⅱ间隙有70%能观察到基底动脉分叉部,显露的

8、基底动脉主干长度为(5.56±1.54)mm,管径为(3.02±0.87)mm,经第Ⅲ间隙有80%能观察到基底动脉分叉部,显露的基底动脉主干长度为(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