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与案例学习

教学案例与案例学习

ID:33447001

大小:119.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5-24

教学案例与案例学习_第1页
教学案例与案例学习_第2页
教学案例与案例学习_第3页
教学案例与案例学习_第4页
教学案例与案例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与案例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案例 与案例学习成都教育学院陈大伟E-mail:yizhu28@163.comHttp://wosiwozai.52blog.net一、为什么关注课堂教学案例(一)聚焦课堂1.改革最终体现在课堂2.改革攻坚发生在课堂3.课堂是教师专业生活和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课堂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教育学”(二)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1.教师是教育情境中的实践工作者2.教育实践情境需要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工具性工具性意味着主要不是用于解释,而是被使用;意味着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和改进的——教师在运用实践性知识同时

2、,又理解和发展着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情境性“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实践性知识的缄默性——观摩、体悟“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而君之所读者,

3、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说,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实践性知识的个体性实践性知识的整体性(三)实践性知识来源于情境认知实践活动反思对话二、关于案例(一)什么是案例描述一个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景中的、蕴藏一定教育道理、能够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可

4、能也必须包含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案例为校本研修提供载体和平台注一:从“培训”走向“研修”1.目标定位: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机统一2.话语主体:由培训者向中小学教师转移3.话语内容:学科中心向问题中心转移4.话语主题选择:从“规范性演绎”为主向“灵活性归纳”为主演变5.话语方式:“我讲你听”单向信息传递向强调对话与交流转移6.发动方式:外源式发动为主转向内源式发动为主。注二:以人为本与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1.从生存意义上,继续教育关涉教师幸福2.从终极意义上,继续教育

5、为了教师幸福3.从实践意义上,继续教育要有利于教师实现幸福(二)类型口述案例、文本案例与视频案例(三)视频案例用影视方法(音像资料)提供的故事、情境和疑惑。视频案例的优势:多种方式突出主题(生动)、海量信息、重复再现、使缄默知识外显视频案例可能出现的缺陷:缺乏批判性对话的空间三、案例学习与讨论1.什么是案例学习和讨论以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师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法。其目标是为了获得案例中的故事以及蕴涵的困惑的理解。2.案例学习和讨论的目的获得对教育的理解或重新理解,建构新的教育意义。认识实现教育的更

6、多可能(或不能),重新审视和规划自身的教育行为。获得新的专业发展和成长。3.案例学习的主要特征:以讨论为主,以学习者参与维持;学习者是案例活动中的焦点;开放的话语环境;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互动;促进公共理论与个人经验共同成长。4.讨论和分析案例的准备“没有人拥有真理,但没一个人都有权要求被理解”“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等到你成熟了,你就开始腐烂。”“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快乐,就得走一条令你不快的路。若要到达尚不具备的有知,就得走一条无知无识的路。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富有,就得走一条一无所有的路。若要成为不同

7、于现在的你的你,就得走一条不是现在你的路。”(圣约翰,1587)5.讨论案例的立场(1)理解执教者的立场: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的背景是什么?主人公有哪些行为?行为与效果有什么关系?可能的行为和效果还有哪些?……(2)理解作者的立场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作者用怎样的视角?作者是如何言说这个故事的?(3)自身的立场“我”是执教者,我会怎样做?我为什么这样行为?案例对我的意义是什么?6.学习讨论案例的程序明确主题——观察案例中师生活动、状态、效果——建立联系、分析原因——对照反省,初步理解和建构案例对自己的意

8、义——听取案例提供者的反思、了解专家的评论和观点、研究相关问题的背景、方法和观点——修正对相关主题的理解、规划设计新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产生困惑——分析原因、发现联系——了解专家的评论和观点、研究相关问题的背景、方法和观点——解释和理解联系——修正原有观念——在新观念下设计新行为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