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视域下《论语》英译与传播

他者视域下《论语》英译与传播

ID:33523788

大小:3.14 MB

页数:106页

时间:2019-02-26

他者视域下《论语》英译与传播_第1页
他者视域下《论语》英译与传播_第2页
他者视域下《论语》英译与传播_第3页
他者视域下《论语》英译与传播_第4页
他者视域下《论语》英译与传播_第5页
资源描述:

《他者视域下《论语》英译与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分类号UDC——万方数据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Q墨圣曼密级公五“他者"视域下《论语》英译与传播TheEnglishr】陌anslationsandDissemina廿0nof砌P彳刀口跆c括fromthePerspectiveoftheother作者姓名:学科专业:学院(系、所):指导教师:李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语学院屠国元教授论文答辩日期垫!丝跳委员会主席型褒中南大学2014年05月万方数据㈣I

2、

3、

4、

5、㈣㈣删㈣lII

6、

7、㈣I

8、lI

9、㈣Y2686068TheEnglishTranslatioⅡsandDisseminatiOnof锄P彳嚣仃跆嬲fr

10、omthePerspectiVeoftheotherTHESISSubmittedinpartial如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ArtsTbtheGraduateSchoolofCentralSouthUniversitvBvLiQiSuperVisor:Professor1mGuoyuanCentralSouthUniVersityMay2014万方数据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11、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作者签名:垄鱼日期:乏竺L年£月丝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本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待解密

12、后适应本声明。作者签名:垃导师签名日期:乏型/-年羔月堕日日其lj:——年一月~日万方数据摘要他者,是后现代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它拒斥整体性和普遍性而强调“他者”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一独特的视角为翻译研究带来全新的活力和张力。翻译不再被看做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而是一种对他异性的认知和接受过程。由于中西权利文化关系的失衡,西方强势文化主导的翻译实践,表现为译者对异质性痕迹的流畅译文的偏爱,使得异质性隐形。作为东方“他者”的存在,《论语》的英译与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出去”和实现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也是译者面对强势话语和文化时,如何决策和建构自己文学“他者”

13、身份,实现文化认同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辜鸿铭是19世纪中期重要的翻译家,而林戊荪是21世纪杰出的翻译家。本文以翻译研究的“他者”视角作为研究的理据,选取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位译者的《论语》英译本为研究素材,考察辜鸿铭和林戊荪对《论语》他异性的处理策略及其可能的客观效果的实现,揭示同一文化语境下译者为捍卫中国文化、抵抗西方话语的不同途径,进而探索中国经典文学在西方英语世界实现“他者”身份建构和文化认同的可能途径。具体来说,本文采取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译者辜鸿铭和林戊荪对《论语》语言和文化他异性的翻译策略。首先,《论语》语言他异性的处理的考察,随机抽取

14、《论语》第一、三、十二章,重点分析译者对源文本语言结构的遵从、词汇选择以及修辞效果的再现,其中定量分析了译者遵守源文本T万方数据语言结构的频次统计;其次,《论语》文化他异性的处理的考察,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着重考察了《论语》核心概念“仁”、“礼”、“天’’和人名、地名等专有文化名词的翻译策略。研究表明:(1)同一文化语境下,不同时期的译者在建构本民族文学“他者’’身份方面存在差异,尽管他们都肩负着共同的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辜鸿铭使译文语言和文化上更同质化,消解了《论语》语言和文化的他者特征,使得独立的“我者"降解为边缘、依附的“他者”,却也不能忽视其在英语世界的

15、广泛接受;林戊荪则是则尽可能保持自己的语言特色、文化异质性,彰显异质话语和自己的文化身份,因为他异性的保留是实现身份建构和文化认同的前提,是形成文化平等对话能力的条件。(2)中国文学“走出去"应以自我定位为基础,以他者文化接受为条件。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行为,秉持以自我中心的态度还远远不够,应该积极走向他域,主动将“他者"的眼光转变为选择“他国化”的方法,理解、尊重和适应异国的文化特征,增加中国文学在异质文化的亲和力。自我文化定位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逻辑起点,自我文化形象的建立,不是为了消灭而是理解差异。因此,辜译和林译不应该被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