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效果系统评价

引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效果系统评价

ID:33546709

大小:60.2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7

引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效果系统评价_第1页
引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效果系统评价_第2页
引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效果系统评价_第3页
引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效果系统评价_第4页
引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效果系统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效果系统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效果系统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各种引流方法控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明确评价各种引流方法控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研究问题后,电子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荷兰医学文摘、欧洲灰色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1年8月23日,同时对中文口腔医学杂志进行手工检索,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追索。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

2、入研究的文献为9篇,其中7篇为随机对照试验,2篇为半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价显示,7篇为中度风险,2篇为高度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引流能够增加患者术后最大张口度4.44mm(P=0.003),明显改善患者术后面部肿胀(P50%,PW0.10)则尽可能分析异质性的来源,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在亚组分析时,若有任一亚组符合上述条件则此Meta分析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否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1.5.2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iskratio,RR)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difference,MD)表示,计

3、算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inter-val,95%CI),假设检验采用z检验,检验水准a=0.05o若文章中未报道治疗前后差值的标准差,则通过相关系数(Corr)值计算。本研究将最大张口度的Corr值定为0.51(根据Cerqueira2004数据计算得出)[5],疼痛程度和肿胀的Corr值定为0.50o2结果2.1检索结果最初检索出106篇文献。经过初步筛选后,排除95篇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浏览全文后,进一步排除2篇文献,其均未使用任何引流措施。最终纳入9篇文献[6-14]o2.2纳入研究的特征及偏倚风险纳入研究的特征及偏倚风险评

4、价见表lo纳入的9篇文献中,2篇为半随机对照试验[9,13],7篇为随机对照试验[6-8,10-12,14];4篇为平行设计[6,8,12-13],5篇为交叉设计[7,9-11,14];3篇在试验组中采用了橡皮引流条[7-8,13],5篇采用了引流管[6,9-11,14],1篇采用了纱条引流[12]。4篇平行设计的试验中,2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的拔牙难度也无统计学差异;5篇交叉设计的试验中,作者均纳入了双侧拔牙难度类似的患者,2组之间在基线处也无统计学差异。7篇纳入文献为中度偏倚风险[6-8,10-12,14],2篇文献为高度偏倚风险[

5、9,13]。2.3统计分析结果2.3.1最大张口度7篇文献比较了使用引流与未引流对患者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最大张口度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拔牙术后,引流组平均比未引流组的最大张口度增加了4.44mm,95%CI为[1.50,7.39],P=0.003(图1)。Ordulu等[9]比较了引流管与术前口服甲基泼尼松龙改善患者术后张口度,其结果显示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3.2疼痛程度5篇文献比较了使用和不使用引流改善患者拔牙术后疼痛的效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引流并不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95%CI为[-1.25,16.61],P=0.09(图

6、2)。敏感分析排除导致明显异质性的Obimakinde等[6]后,引流能够降低患者术后VAS评分4.87mm,95%CI为[0.38,9.37],P=0.03oOrdulu等[9]的结果显示,引流与术前口服甲基泼尼松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3.3面部肿胀3篇文献报告了面部肿胀的结果,其结果均显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使用引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面部肿胀(P<0.05,表2)。2.3.4不良反应张文义等[13]报告了使用橡皮引流条与未使用引流对拔牙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其结果显示,橡皮引流条组干槽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引流组,RR=O.38,95%C

7、I为[0.18,0.77],P=0.008o3讨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损伤可以通过提高医师技能、改进拔牙方法和工具等方法降低,但却不可能完全避免,必然会出现牙周组织损伤、牙槽骨损伤等,因此,控制该类手术术后并发症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观察发现,对阻生牙拔除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区渗出物的引流,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后并发症[15]。然而,这样的发现并没有得到相关的临床证据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存在的临床证据进行总结,以探究引流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控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医生使用这样的临床操作方法提供依据。本文使用Cochrane系统

8、评价的方法,对关于引流方法控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