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人际疏离及其社会生产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人际疏离及其社会生产

ID:33693364

大小:72.8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8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人际疏离及其社会生产_第1页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人际疏离及其社会生产_第2页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人际疏离及其社会生产_第3页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人际疏离及其社会生产_第4页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人际疏离及其社会生产_第5页
资源描述: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人际疏离及其社会生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人际疏离及其社会生产E・L•多克特罗(Edgar・Lawrence・Doctorow)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派犹太作家,其小说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能够“系统表达对资本主义的激进批评”[l]o1975年,其所著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下简称《拉》(Ragtime)问世,并于次年荣获“全国图书评论界奖”。多克特罗通过三个代表性家庭的虚构及美国历史名人“轶事”的穿插,展现了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美国社会百态。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同时,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也同样加强着,并由此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中的各

2、种矛盾,战争阴影日益迫近,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开始忍受着冷漠、疏离、孤独、恐惧等多种心理问题的折磨,危机意识和人际疏离成为了现代社会所体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多克特罗深入剖析美国社会矛盾,描绘了一幅尘封百年的美国多角度.多层次的人性疏离画面。小说中,无论是富裕的中产阶级白人、或是处于社会底层贫困的少数族裔,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关心,不同阶级之间对立仇视,不同种族之间泾渭分明,疏离亦成为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异化,即作为主体的人在整个社会中找寻不到存在的意义,成为了如弗洛姆所言的非生产性的人。自其产生,异化问题就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内

3、容。而小说中美国社会的人际疏离则产生于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主义物化.人性生存两歧及人与自然的分离。一、“大熔炉”中疏离的人际关系“疏离感”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文化批评家阿尔弗雷德?卡津所提出,《盖尔心理学百科全书》中将疏离(alienation)定义为“情感上脱离他人与自身感受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强烈的孤立与寂寞感”[2]o《拉》中虚构的无名无姓的家庭具有美国不同阶层家庭的突出特点,是被历史湮没的芸芸众生,具有“泛指”性。因此,小说中表现出来的疏离已上升到社会层面,是美国现代社会问题的一种映射,折射出马尔库塞所指的现代社会反常现象

4、:“它是一个“孤独的人群,,在拥挤的人群中却深感孤独,在交流符号铺天盖地的情况下却缺乏交流”[3]。(一)家庭成员间的互不关心生活在荒芜的感情沙漠之中,小说中家庭成员之间毫无温情可言,彼此的关系仅靠社会给予的定义来支撑。中产阶级“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父亲”经营着一家国旗制造企业,家境殷实,妻贤子顺,在外人眼中可谓成功人士的模范。可现实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家庭并没有太多的依恋,离家数月的旅行已成了家常便饭,沟通与陪伴的缺失造成了其与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疏离。极地探险回来,“父亲”虽想着要为自己的家人带一些礼物,但他

5、眼中的“奇珍异宝”在小男孩和母亲的眼里却只是散发着恶臭的一堆代表着落后与野蛮的垃圾。他们的家庭关系是存在的,然而其本质却是名存实亡。“父亲”完成了自己表面上的责任,但情感的交流却是零,“他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告诉他们的”[4](P76)O而母亲的“沉默寡言,使他无法完全了解她的心思”[4](P87)母亲沉默寡言的个性也正加剧了家庭中疏离的悲剧色彩。“弟弟”在家庭中虽是次要角色,但其在小说中承担着串联碎片化故事情节的重任。弟弟是“一个古怪的人”[4](P45),寡言少语,虽在工作生活上都与其他家庭成员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

6、中,“母亲”和“父亲”对他大多数也是不管不问,放任其孤独。“弟弟”与“父亲”之间的相互指责也正标志着他们二人之间难以逾越的情感鸿沟。而作为如此构造的家庭的生产者,“小男孩”自然也不会拥有积极开朗的性格,“在他(小男孩)看来,这个世界显然是在永无止境的不满状态中组合再组合的。”[4](P81)整个家庭表面的波澜不惊其实暗示着人与人精神上的疏离,当彼此之间没有情感的联结,冷漠则笼罩在每位家庭成员的心头。他们能够感知到疏离的存在,也曾积极寻求对策,父亲尽力体谅母亲,为弟弟解决工作问题,带小男孩看棒球赛以增进父子亲情。然而,因为对疏离存在必

7、然性的无知,他所作出的努力在现实面前也毫无用处,不值一提。2.阶级间的对立仇视20世纪初,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更尖锐的阶级矛盾,工人罢工游行示威运动高涨。“激进的、工人阶级的政治活动使美国呈现出可能的乌托邦前景”[5]。小说第一部分以视觉冲击的效果对比了“无形跨国资本帝国的君主”摩根奢华无度的府邸与工人阶级“爸爸”的犹太家庭所居住的破败贫民区。“爸爸每周要在织布机旁工作五十六个小时,而他的工资还不足六美元”[4](P83)o流水生产线的出现更使工人阶级沦为大资产阶级的生产工具,虽共同经营着一个社会,但不同阶级之间不仅存在疏离

8、,更互相对立仇视。工人阶级日益认识到资本家剥削的本质,自觉自省意识不断增强,工会陆续成立,以埃玛?戈德曼为首的革命家号召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争取自己的民主权利,“爸爸”、伊芙琳、甚至到最后“弟弟”也加入了革命的行列。但掌握着生产资料的大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