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3718073

大小:144.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2-28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0届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天下为公B.家国一体C.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答案】B【解析】周天子分封土地和人民给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给士,形成森严的等级结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维护政治等级,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所

2、以,西周社会在政治上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B正确;夏启时即已“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A错误,故排除;西周时期尚未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C“中央集权”说法错误,故排除;D所述官僚政治始于秦朝,故排除。点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

3、主张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答案】B【解析】-23-根据“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表明孔子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和经世济民情怀,反映了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非“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即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人格,不属于“政治主张”,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排除D。点睛:思想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

4、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希望匡正社会秩序,体现孔子经世济民的情怀。3.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认为“制礼义”的目的是A.消灭人的欲望B.维护社会稳定C.满足物质需求D.调节社会纷争【答案】B【解析】由材料“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就会产生争夺和混乱,因而制定“礼”是调节人的欲望,以避免纷争,保持社会安定,所以答案选B;材料认为用礼来调节

5、人的欲望,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讲的是避免纠纷,而不是调节纠纷,排除D。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爱无差等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C【解析】【详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思想,即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等级名分行事,国家即可治理好,强调等级秩序而不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合题意,故A错误。爱无差等是墨家伦理思想,即主张不分远近、亲疏、贵贱地爱一切人,是墨子“兼爱”

6、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儒家的“亲亲、尊尊”,“爱有差等”的思想不同,墨子主张爱一切人,不符合题意,故B-23-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意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这句话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指出人应当以自身的感受为出发点,推己及人,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故C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思想,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故要“存天理,灭人欲”,因此这里主要强调个人修养的问题,不涉及

7、待人接物的原则,不合题意,故D错误。5.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演化为士族集团,这体现了儒学对当时政治的强大影响力,故D正确;秦朝已经确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选官的经济基础问题,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8、,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